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工农武装割据”
(1)建立根据地:到____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10万人。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时间、地点1931年11月,江西____
成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____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____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土地革命:“____”,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2022-09-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3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54日,两支部队会师的大会召开。陈毅首先讲话,他说:“今天是‘五四'纪念日,我们就在今天来开大会庆祝两个部队的胜利会师,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并宣布两军会合后,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同志任军长,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朱德在会上说:“我们的力量扩大了,又有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打击敌人,不断地发展革命。”两支红军主力约五千人以上还有八千多农军,共一万多人,参加大会的群众也逾万人,两万多人在会场上高呼口号大唱战歌。

——摘编自付尚文《伟大的井冈山会师一纪念毛主席和朱德同志井冈山会师五十周年》

材料二 (1937年)8月上旬,应国民党邀请,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国民党继续谈判。由于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8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各红军游击队也相继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停战以合作抗日的协议。9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8年中共军队改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共军队改编的原因,并分析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3 . 1927年中共党员中工人阶级比例为50.8%,农民阶级比例为18.7%。1930年中共党员中工人阶级党员比例为5.5%,农民阶级比例党员比例为76.6%,这反映了
A.工人阶级丧失领导地位B.农民阶级觉悟全面提升
C.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D.社会结构出现剧烈变动
4 . 1928年1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同意贺龙请求,建议中央派贺龙和周逸群去湘鄂边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还提出了“依山建军,再向平原发展”的方针。这一方针
A.说明中央已确立新的革命道路B.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C.蕴含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体现了“城市中心论”思想
2022-03-16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的会议犹如一个又一个脚印,串联起中共成长与成熟的足迹,引领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探索和实践。

材料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1936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在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时,毛泽东生动地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与材料一有关的是中共历史上的哪次会议?时间是哪一年?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七会议的时间是哪一年?此后,中共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开端是什么?
(3)指出红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重要会议的时间和名称,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红军长征的影响。
6 .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和赞助,单纯的农民暴动是不能获得最终胜利的”,因此必须要“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B.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D.工农武装割据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7 . 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B.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D.成功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8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建立,下图为共和国的国徽与国旗,据此可知

A.中国革命道路未突破俄国模式B.当时出现两个政权并立局面
C.中共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政权D.政权建设具有明显中国特色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须符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8月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之原因初探》

材料二   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针。会后,武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秋收起义就有22次,但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意义。
(2)材料二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胜利结局”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