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道路探索与理论创新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摘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观察地图,概括1929—1932年间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目录(部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当代中国这两次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

2019-09-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2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幕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暴动》

材料二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次重要的会议在北平隆重举。中国共产党,各民族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出席大会。这次大会为建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


(1)材料一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这次重要的会议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通过的什么文献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先后确立哪些政治制度?
2019-07-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合格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袁世凯手握北洋军重兵,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支持,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皆势雄力厚,武昌失守不久,便派兵南下攻占汉阳,在英国领事策划下,与独立各省代表谈判,以“拥袁当政”为条件达成停战协议,然后通电南京,以派兵镇压要挟临时政府;而当时武昌起义的成功,虽为黄兴等革命党人组织策划,却只是对武汉守军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独立之举更是一时的革命影响所致,并无明确的革命目标,即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也因缺少统一指挥的军事力量,加之财政窘迫和革命阵营混杂的立宪派、旧官僚的内讧捣乱,其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势单力薄,无法与袁世凯相抗衡。

——摘编自《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

材料二: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准备让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于1927年9月9日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对策,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3)分析指出材料一、二所示时代孙中山和毛泽东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相似之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927年4月“五大”时的党员成分

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变化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的特点。这一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的变化及原因。
2019-03-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收起义》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的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

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摘编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推动者及其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所提及重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6 .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从此,在她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两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2019-01-1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第九条 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摘编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要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分析造成两国革命道路
之“异”的不同国情。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了中苏(俄)关系的何种变化?分别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怎样的特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8-07-1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民族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8 .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1)结合图一回答,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是如何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的?
(2)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地军民采取的作战方针是什么?
(3)图一、图二和图三之间有什么关系?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018-03-1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一中2017-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要求: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进军途中,起义军一度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是由于遭受强敌阻击,某些指挥员指挥失当,以及邱国轩团叛变,各路起义军先后遭受严重挫折。9月19日,各路起义军汇集至浏阳县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论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现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暂时已经没有可能在城市取得胜利,应该到敌人统治薄弱、群众条件较好的农村去。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向湘赣边农村进军。                      

——摘编自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做出转向农村战略的重大意义。
2018-02-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