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材料二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针对党内一些人关于“红旗到底打的多久”的疑问,深刻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这是对大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做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领导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而且还从理论上逐步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作出明确说明。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当时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简要分析党领导人民开辟“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发生了伟大的飞跃。在反思以往革命运动失败的基础上,他说:改组国民党,使其“掌握政权之中枢”,“盖惟有组织、有权威之党,乃为革命的民众之本据”。“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在肯定“平均地权”的同时,他还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称国民党“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有别于以往革命运动对“新军”和“会党”力量的重视,他认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苏联式样建立一支军队”,“有了这种理想上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这些思想飞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形势。

——摘编自张玉昆《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一大”期间的思想飞跃》

材料二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革命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广泛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毛泽东在军队中实行的诸如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党支部建在连上、设立政治委员等重要制度,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摘编自周声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革命实践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意义。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2-02-25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它是学失败了,这同前面所说的是不是自相矛盾?不是。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

——摘编自雷颐《“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材料二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于是,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革命”的名称,指出这场革命的性质并概括判断它“失败”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27年的失败”的表现,概括“这条道路”的内涵并分析它能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源。
2021-04-21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图并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各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
2021-01-15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诗词选集》

材料二   “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   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首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印证材料二所作的结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根据材料三说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的策略方针发生的变化。
7 . 道路探索与理论创新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摘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观察地图,概括1929—1932年间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目录(部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当代中国这两次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

2019-09-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8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起义的意义。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毛泽东《西江月》


(2)材料二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这个事件是中共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这个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政府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3)结合所学,举一战役证明在1937年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其作用。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927年4月“五大”时的党员成分

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变化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的特点。这一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的变化及原因。
2019-03-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进军途中,起义军一度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是由于遭受强敌阻击,某些指挥员指挥失当,以及邱国轩团叛变,各路起义军先后遭受严重挫折。9月19日,各路起义军汇集至浏阳县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论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现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暂时已经没有可能在城市取得胜利,应该到敌人统治薄弱、群众条件较好的农村去。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向湘赣边农村进军。                      

——摘编自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做出转向农村战略的重大意义。
2018-02-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