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1933年5月,中国共产党江西各县县委委员中,工人成分占到46%,贫农成分占到44%,其他所有成分只占10%。这一现象得益于(       
A.土地革命的推动B.国民大革命发展C.北伐战争的影响D.民族工业的进步
2024-04-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930年6月至1933年11月,毛泽东三次到福建上杭县才溪乡进行社会调查。在之后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都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毛泽东在这里强调的是(     
A.调查研究的重要性B.根据地建设的必要性
C.政权建设的紧迫性D.反围剿斗争的残酷性
2023-06-14更新 | 570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开辟各种途径实现苏区广大群众对各政府职能部门和国企工作人员实行民主监督。1931年11月,中央苏区成立国家检察机关——工农检察部,在各级工农检察部下设有控告局,在工农居民集中地方,设立控告箱,以便利工农群众投递控告材料。1932年7月,共青团组织发起成立的轻骑队,拥有检查权和控告权,以公开的突击检查和经常性的检查方式开展工作。突击队是苏区人民在工农检察部指导下监督政权的一种新尝试。突击队队员由苏区内享有选举权的民众自愿加入,以公开检查和暗中查访方式开展工作。1933年冬颁布的《组织法》明确规定各级工农检察委员会必须在一切国家机关、企业、工厂、作坊、矿山、学校、社会团体、街道、村落中,建立不脱产的工农通讯员,形成工农通讯网,形成严密群众监督网。由职工会、雇农工会、贫农团及其他群众团体选举产生2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各地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审理。

——摘编自蓝小燕《中央苏区农民权益法制保障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推进人民群众民主监督建设的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苏区推进人民群众民主监督建设的意义。
4 . 1933年,为配合军事上"围则"革命根据地,国民党政府在江西实行"计口售盐"政策。中央苏区发动群众用土法熟盐,1934年建成的近600个土法熬盐厂中,苏区政府直接掌握40多个,合作社、家庭个体各持224和314个。这反映中央苏区(     
A.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B.组织生产自救应对经济封锁
C.反“围剿”助推了农业发展D.充分调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2023-02-09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1933年《选举运动》。该画赞扬了苏区的民主选举运动把“贪官”和“官僚”分子扫出苏维埃的大门,维护苏维埃政府的党风廉洁。

图二   1939年《打仗、学习与生产合一》。该画中除了一位端着武器的战士外,还有一位正在聚精会神读书的战士,旁边还放着耕田的农具,表现出打仗、学习与生产合一的一种状态。

图三   1946年《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该图生动地反映了解放军的战略战术,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国民党军队占领的解放区越多,等于背上的包袱就越重。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以“政权建设”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题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指出:“必须在农村中广乏的加紧苏区内的体育运动,以锻炼工农的体魄养成牺牲勇敢威武的革命精神……因此苏区内关于瞄准打靶、跳高跳远、足球、平台担架等必须逐渐提倡成为广大群众的游艺。”由此可见(     
A.体育运动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意识B.竞技体育成为社会上流体育活动
C.体育运动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D.边区政府发动群众开展体育锻炼
7 . “中共和苏维埃共和国的各种政策主张和法令、法规之所以能够在乡村中顺利地得到推行……乡村苏维埃功不可没。1930年至1933年底,大批受难的民众从国民党统治区逃往苏区,就最明显不过地反映了底层民众对苏维埃制度的认可。”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A.政权建设效果显著B.粉碎了国民党五次围剿
C.思想建党原则形成D.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8 . 下表是1927年—1934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统计表(部分)
时间名称范围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湖南省与江西省的交界处。
1928年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的边界。
1929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福建与广东三省交界处。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
1932年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交界处。

表可用来说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革命道路的探索初见成效
C.党中央抛弃了俄式道路D.国民政府不重视边界地区
2022-08-28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部分土地政策简表

时间措施核心内容成效
1921-1936年土地革命没收剥削阶级土地平分给贫苦农民唤起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并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1937-1945年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团结了各阶层人民,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7-1949年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农民群众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49-1955年土地改革公平分配所有权,发展互助合作彻底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革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
1956-1978年农业合作化所有权集体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支撑了工业和国防的发展
1978-1983年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
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7-20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27更新 | 2003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