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苏区进行了3次民主选举,并颁布了选举法细则,参选投票率在80%以上。对此,毛泽东曾指出“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实在是历史上任何政治制度所不曾有的。”这表明
A.共产党坚持制度创新B.民主革命的基础深厚
C.革命根据地的力量被削弱D.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
2021-12-26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29年,鄂豫皖苏区政府在《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规定:乡级代表中,工人每5人选1位代表,农民每50人选1位代表,兵士每10人选1位代表;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应占五分之二,农民及其他群众应占五分之三。这一规定
A.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B.扩大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C.反映了党对苏区的坚强领导D.推动了敌后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
3 . 1930年,中共中央在回应共产国际的指示时说:“党的任务,决不是准备夺取部分的政权。如果认为现在还是准备夺取部分政权,无疑是对革命形势估量不足的右倾观念。”这一回应表明
A.中共夺取全国政权的时机成熟
B.中共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C.共产国际反对中共进行城市革命
D.中共出现自主革命的倾向
4 . 1932年10月,鄂豫皖“剿匪”总部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定:“限制每一业主所有田地面积之最高额自一百亩起至两百亩止”,“对超过最高额部分之田租,应依累进法征收其所得税。”这一规定
A.从根本上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
B.践行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C.旨在遏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
2019-05-29更新 | 315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苏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行过三次公债。1932年6月革命战争短期公债60万元,同年12月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120万元,1933年7月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据此可知,这些公债的发行
A.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B.成为苏区的主要财政来源
C.抵制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D.加重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
6 .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16-11-27更新 | 6080次组卷 | 86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