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苏区挨村挨户地“清剿”红军,使得大批贫苦农民放弃家园跟随红军进入大别山,他们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国民党军队烧山毁林,他们就到处贴标语:“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上述现象反映了(     
A.国民党的统治面临崩溃B.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C.土地革命得到民众支持D.红军亟须进行战略转移
2024-01-25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7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只要不打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同年12月,中共鄂豫边区一大指出:“豪绅地主的商店不没收,采用估价罚款的办法”,“对中小商人和富农经济”也“绝不能妨害”。这表明当时中共(     
A.力图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探索苏区经济发展道路D.动员社会各界参加抗战
2023-12-04更新 | 204次组卷 | 17卷引用:专题五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3 . 1931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在江西德兴苏区设立了四大对外贸易处,履行“管理并监督苏区与非苏区的贸易,流通苏区与非苏区的经济”的职能,落实“保护贸易自由,准许外商经商”的政策。该做法旨在(     
A.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B.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C.探索统一战线新路径D.改变农村的小农经济结构
2023-11-03更新 | 511次组卷 | 7卷引用:重难点0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征程-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4 . 下面为1931—1932年鄂豫皖苏区人口总数及红军战士人数表。据表可知(        
时间苏区人口总数苏区红军战士人数
1931年4月250万人正规军2万人
1932年6月350万人正规军4.5万人,地方武装20余万人
A.中共土地政策适应形势发展B.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有所缓和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确立D.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毛泽东在1931年2月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这些规定有利于(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积极性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
C.为全面抗战奠定物质基础D.推动全国农业发展巩固人民政权
6 . 苏区时期,鉴于小商品经济的“两重”性质,苏维埃政权肯定其积极的一面,提出了保护与鼓励的政策。同时,中共认为农民投入到市场活动,是小生产者的商品生产,为防止新的资本主义剥削,苏区要以公有经济为主要方向,经过长期发展以逐渐对私人经济占尽优势并取得领导地位。由此可推知,苏区时期的小商品经济政策(     
A.服务于苏维埃统治需要B.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
C.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有利于保障战略物资的稳定供应
2023-03-29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19—1949年)-【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7 . 1943年6月,毛泽东在边区党员干部座谈会上说:“(领导方法应)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由此可知,当时中共(     
A.已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将民主集中制进行制度化
C.落实“三三制”以巩固国共合作D.积极探索践行民主集中制
2023-03-07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三三轮复习必考热点中国近现代史1
8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1935年后,《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和《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明确规定对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没收之后,仍给予“耕种份地”与生产工具;对富农的自耕土地及多余的生产工具等不没收。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说明(     
A.抗日力量走向团结B.错误思想已经清除
C.国内矛盾开始变化D.土地政策逐步完善
2023-02-27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7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2023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以下关于毛泽东的历史活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时期阶段关键词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以前探索时期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形成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国民革命运动
大革命失败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成熟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1976年曲折时期无产阶级文化文化大革命
A.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
B.土地革命时期——胜利完成红军的战略转移
C.解放战争时期——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2023-02-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热点09“23”年度周年纪念-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10 .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推动土地分配顺利开展,凤山县委组织了6个宣传队,分别到那禄乡、长里八达乡等地宣传土地政策。东兰县开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培训东兰和凤山两县的党员干部。东兰、凤山县委也指示各区、乡组织雇农工会,作为在农村开展土地分配工作的基本群众组织。土地分配根据《土地法暂行条例》以乡为单位“按照全乡贫苦无土地的农民人数,由土地委员会决定分配的标准”,然后召开全乡农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最后发给土地证。

——摘编自余涛《中心与边缘:左右江苏区土地革命新论》

材料二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十一条   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第十二条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第十三条   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或农民代表会所选举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

——摘编自《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1)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东兰、凤山县委“为推动土地分配顺利开展”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土地分配所属的历史时期。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意义。
2023-01-23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中国近代史(期末真题精选 · 材料分析题60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