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从1931到1933年,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报刊迅速增加到20多种,同时还创办了工人、妇女、青年、儿童报刊等,并成立了专门的发行所、代办处,设立了邮局,还组织了读报团。这些报刊的发行(     
A.着眼于党的思想文化建设B.注重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增强了反抗国民党的力量D.积极推动农民投身土改
2 . 革命根据地第一家合作社于1929年在福建上杭县成立,到1936年,整个根据地共有各类合作社2万个,社员达100万人,其形式有劳动互助合作社、犁牛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根据地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     
A.丰富了土地革命的内涵B.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C.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发展D.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3 . 1931年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规定,苏区商业税从资本200元起征,分13个等级累进征收,税率在2%~18.5%之间。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维护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打击四大家族的经济垄断D.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
4 . 1935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报道说:“民众心中,只知有苏维埃、瑞金、莫斯科、列宁、斯大林等,而不知有西安、兰州、北平、南京等名词。某县长曾在合水以东召集民众训话,数次申传,到者寥寥。而苏维埃召集开会,则二十四小时之内,可以立刻齐集百里以内之民众。”这反映了
A.革命统一战线基础牢固B.革命根据地广获人民支持
C.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前线D.解放区农民革命积极性高涨
2021-11-14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11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3年,水灾席卷长江流域,苏区损失很大。灾后苏维埃政府在其控制的地区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组织群众兴修水利,修建堤坝;建立专门管理机关统制粮食流通。由此可知,中央苏区这些举措
A.建立起集中管理的经济体制B.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C.解决了人民生产和生活困难D.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