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长征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背景
(1)1930年10月—1933年3月,红军先后四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_”。
(2)________年9月,蒋介石“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2021-11-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近代某一军事行动的行军路线示意图。这次行动的背景是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3 . 原因:中共中央犯了“________”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________”失利。
2023-01-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由于连续作战,苏维埃政府的日常开支加上战争费用,早已入不敷出。中央苏区连续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经费空缺此时中央苏区人口已下降到两百万人,人力资源也到了无兵可征的地步。这一切预示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更严峻的困难,这促使临时中央匆忙做出战略转移的决策。

——摘编自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材料二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本世纪(20世纪)再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摘编自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材料三 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不仅表现在它实现了中国革命大本营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而且表现在它为实现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摘编自田克勤《红军长征与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原因:1930—1933蒋介石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大规模的围剿,都被红军打退。1933年9月________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2021-10-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6 .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请欣赏下列毛泽东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义》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秋收起义的进攻目标是哪里?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远征”结果如何?
(3)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硬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

材料三: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2017-12-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作业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