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长征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夏,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认为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他们放弃以往毛泽东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或运动战,主动出击敌人防守坚团的阵地。进攻受控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分兵把守,短促突击。结果,红军奋斗一年,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摘编自《历史(Ⅰ).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胜利的标志,并简析长征胜利的意义。
2020-12-1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1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0-06-02更新 | 9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好纪念,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走好新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二:“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伍修权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表明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相反的道路”?
(2)材料二中“铁壁合围”、“舵手一易”分别指什么事件?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并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长征精神的内涵。
2019-08-22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33年开始,国民党构筑碉堡与军队齐头并进,逐步缩小对苏区的包围圈;而红军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实行分兵把守,被动防御的战术,遭到重大损失。在此情况下,红军开始
A.建立农村根据地
B.进行土地革命
C.开展敌后游击战
D.实行战略转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很大的损失”
A.源于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
B.宣告城市革命道路失败
C.促使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导致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1933年9月到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经过一年苦战,反“围剿”失败。随后,中国工农红军
A.转入农村,发动群众
B.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C.挺进中原,战略反攻
D.战略决战,逐鹿中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