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长征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934年6月26日的《红色中华》报登载《龙冈的扩红突击也完成了》一文,详细报道了江西省龙冈县“扩红”的具体情况:龙冈县在“红五月”完成扩红400名,超过任务40名;6月完成了400名的任务,超过任务60名”。由此可知(     
A.红军长征过程中兵力受损重B.苏区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
C.龙冈县扩红任务完成最成功D.当时征兵工作左倾错误严重
2 . 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谈到:“政治上既犯错误,军事上势必犯错误。没有好久,洋教条来了。他们是主张打大城市的,还有什么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就把根据地送掉,来了个很好的工作,叫作走路搬家。”毛泽东谈到的事件是(     
A.“左”倾错误,红军被迫战略转移B.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是第一位向世界口述红军长征者。19351015日—22日,他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详细报告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情况。19366月,毛泽东等在陕北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长征,后被整理为《红星照耀中国》并出.版。在1936年的“长征亲历记"征稿中,征集到200多篇文稿,作者多是亲历长征的红军中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系统汇集红军将士回顾长征的文章,出版《星火燎原》等丛书。

——摘编自徐羿《长征著作概览》

材料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注:该词为1935228日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取得胜利后所作。

材料三   下图为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中共川陕省苍溪县委的旧址。门口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是当时红军镌刻的标语。



(1)结合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口述史料对研究红军长征的必要性和意义。
(2)材料二、三对研究红军长征有何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外,研究红军长征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红军长征留下的精神财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所示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发往地方作战部队的电文。据电文内容可知,当时( )
A.北伐战争如火如荼B.武汉解放迫在眉睫
C.民族矛盾成为主流D.战略转移正在进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列是有关中国共产党党人员数变化的材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有两次人数大大下降,其中第二次下降的原因是(     
年份
1923年6月
1927年4月
1927年8月
1928年6月
1932年
1937年初
党员数
432
5.7万
1万多
4万多
30多万
4万多
A.“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灾难B.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破坏
C.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革命D.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屠杀
2022-07-27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之红军长征·课堂例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时,在池江和水口战斗中,天气炎热,仗打得异常激烈,粮食一时供应不上,随军的担架民工就把自带的粮食让给部队,保证了战斗胜利。此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后来很快基本丧失。造成这一严重挫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右倾机会主义
B.“左”倾教条主义
C.先右倾错误,后“左”倾错误
D.先“左”倾错误,后右倾错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34年6月30日,中央苏区中央组织局及人民委员会通过《红色中华》报刊,发出了《关于粮食动员的紧急指示》,"24 万担借谷运动"迅速开展起来。这反映出
A.瑞金市区的粮食供应紧张B.中央红军对战略转移的筹备
C.中央苏区商品交易的活跃D.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著名作家魏巍在《地球的红飘带》一书中描述这样一个事件:“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B.南昌起义后进攻广州受挫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4年,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中,中共中央发行借谷票向群众借粮,原则是:产谷多的地方多借;群众对革命认识深刻的地方多借;在边区受国民党压迫程度严重的地方不借。借谷票可用于抵纳当年土地税,相抵后仍有余者,可向政府领还现款。这一做法客观上
A.保证了反“围剿”的胜利B.巩固了土地革命的成果
C.有利于为战略转移准备给养D.有助于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