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其王朝会,必陈设仪仗,奏国乐”,而且不同等级、不同场合所演奏的“国乐”有着严格的规定。作为一种宫廷的仪式音乐,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礼崩乐坏”,但却随着皇权不断强化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效仿和传衍。魏晋南北朝时期,“谣俗”和“四夷杂歌”成为宫廷音乐的重要来源。两宋时,大量民间歌伎、乐工成为宫廷乐师,使统治者参照“雅正之乐”的标准,作出形式和内容上的规范和取舍。明清时期的“国乐”则都交由道士或僧人主持演奏,以满足统治者利用宗教祈福的要求。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乐”应该是体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国歌”就是最典型的表现。

——摘编自洪学明《论术语“国乐”》

材料二   《马赛曲》(1792年诞生,1795年被定为国歌):“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在痛苦呻吟……我们渴望珍贵的自由,决心要为它而战斗!”

《国际歌》(1871年诞生于巴黎公社失败后,1917年后被苏联定为国歌,1944年被定为苏联共产党党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诞生,1949年被定为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首国歌,分别分析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2022-01-27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地缘安全战略的演变

古代在地缘安全战略布局上,多数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

—据赵莎莎《中国地缘环境新态势及其战略选择》

晚清鸦片战争后,海防和塞防(陆上边疆)争论不断。李鸿章认为:“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一国生事,诸国相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

—据张璐漫《晚清国防战略转型研究》

民国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就把中国划分为四个防卫区。黄河以北为第一防卫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第二防卫区;长江以南及浙闽两省的第三防卫区;两广为第四防卫区。“应将防区内兵力集结,以便与暴日周旋。”

—据谭备战《南京国民政府国防军备建设研究》


(1)多数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予以阐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地缘安全战略作出了哪些阶段性调整,说明调整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