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36年6月,中共中央致书给国民党,正式提议:立即停止内战,合作御侮救亡。同年8月,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称“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决定用“逼蒋抗日”取代原来的“抗日反蒋”的方针。中共方针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B.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
C.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D.国民党内部力量的分化
2 . 1932年上半年,国民党高级官员胡汉民以“抗日、倒蒋、剿共”为其政治主张领导西南地区势力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并提出“惟有对日抗战,是我们的生路。假如政府不抗战,那我们便说,惟有推翻不抗战的政府”。据此可知,胡汉民
A.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B.为国民大革命作舆论宣传
C.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D.调整政策以适应时局变化
3 . 在20世纪初期的书刊中,“中华民族”与“华族”“华夏族”“中国民族”“国族”等称谓互相混用。20世纪30年代,书刊中的“中华民族”得到广泛使用,其他称谓则逐渐稀少。这种变化表明
A.民族危机推动国家认同增强B.国民政府强化对思想的控制
C.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日益规范D.社会界的文化差异性缩小
4 . 1932年11月,中国第一大刊《东方杂志》以“新年的梦想”为题向社会征文。这些征文中多次提及“民族”“阶级”“帝国主义”“日本”“计划”等关键词。这次征文活动
A.引发了社会阶级结构变化B.推动了各界政治立场趋同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2021-04-26更新 | 705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