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许多的过往值得我们反思。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中国在汉以后的几千年几乎没有显著进展”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停滞论”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侵华战争在文化上的一个借口。他们认为日本不仅在经济和军事“站在东亚的前端”,在文化方面也“最能继承东亚传统”,日本的文化必须越出国境去发展。有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公然叫嚣,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给中国“补血”,“增元气”,“犹如行荷尔蒙之注射”。

——邢丽雅《近代以来日本人的中国观》


(1)材料一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认为的侵华合理性在于何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争。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两个战场的两场著名战役并说明各自在“遏制日军侵华步伐”方面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2014年9月9日,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十次一年一度“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在东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两国公众继续看重中日关系,但对两国关系现状认可度达近十年最低;中日双方相互好感度有升有降,总体难言乐观;领土问题对公众影响出现一定程度弱化;新话题备受关注,“大气污染”在日超过“钓鱼岛”成为关注首选;两国民众看重民间对话和交流对改善中日关系作用;双方对经济合作态度稳定,但认识分歧有所扩大;中日双方了解彼此的渠道在朝多样化发展。

——《中国日报》2014年9月9日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2020-07-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19-01-30更新 | 544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3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五)
3 .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共作出上述改动的主要依据是
A.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
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
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
4 . 据《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记载“沈阳事件发生两年以后,人们已看清,当满洲危机可能给列强一个良好时机来巩固战后国际体系时,他们没有把握时机。”这反映出当时
A.日本侵华得到西方列强认可
B.西方列强不愿日本独霸中国
C.日本与西方列强达成侵华共识
D.日本侵华直接威胁列强的利益
2018-05-18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重庆市2018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
A.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B.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
C.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
2018-04-07更新 | 381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