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1935年,国民政府组建新运妇女团体,培训妇女实用技能。如南昌妇女促进会军事看护训练班开设但包括微生物学、抗毒无毒、急救处置、病房每日工作、绷带术及骨折脱臼等12项课程,参加受训练者均为女公务员。此举意在
A.促进女权意识觉醒B.提高应对战争能力
C.弘扬传统道德文化D.扩大国民党的影响
2 . 1933年10月10日,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开幕。开幕式上,流亡关内的东北沦陷区运动员组成东北代表队身穿孝服进入会场,顿时全场沸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还我河山”的口号响彻全场。这表明在当时
A.集体活动激励民族情感B.国民政府确定武装抗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 .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2020-10-15更新 | 136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7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4 .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竭力排除国际社会的干预,力图把中日战争解释为仅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事情。而对于中国而言国民政府外交的首要任务便是唤起国际社会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关注,以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这反映了
A.日本力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质B.中国外交的主动性逐步增强
C.国际社会对战争进程影响较大D.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5 . 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革命先驱们远不会料想到20年以后,北京与上海的文学活动中心会被武汉所取代,更不会想到重庆的学术文学氛围也会发展的如此迅速。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化
C.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D.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开展
6 . 从九一八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和日人交易的运动。广州及香港等地日商日厂所有的中国工人,自动一律停工,宁可挨饥受饿。这反映“九一八事变”后
A.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的救亡运动
D.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2020-09-08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届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主要事迹(活动)摘选


——据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整理

材料二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一次会议。不仅会议本身坚持从国情出发,实现了同危害已久的“左”倾指导方针的决裂,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且经过近20年的实践的检验,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证明这次会议的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遭受严重挫折走向新的振兴的良好开端。

——张寿春《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特点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的提示,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主要贡献。并用一句话对这些贡献加以概括。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伟大转折。
8 .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以前,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可能源于
A.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B.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1946国民党发动内战
2020-08-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6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1933年6月,宋子文代表中国出席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并在大会上着重表明了中国维护外债信用的决心,保证有能力清偿正当的债务,以消除各国对华贷款的顾忌,并声明日本主张的“亚洲门罗主义”与中国的国际往来观念是对立的。这说明宋子文
A.呼吁盟国警惕日本的远东扩张B.帮助西方缓解经济危机的困境
C.提出联合欧美抵制日本的诉求D.强调中国对日作战的战略意义
10 . 1932年以前,中国的制片公司所拍多是武侠片、侦探片、爱情片,但之后,这类题材的影片遭到广大观众的厌恶,很多制片公司开始大量吸收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去编剧和导演影片。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观众审美情趣发生改变B.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高涨
C.影片公司追求高额利润D.中国共产党力量不断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