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则材料摘引自“双十二事件”中张学良、杨虎城等18位高级将领联名发表《对时局通电》。该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D.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2 . 毛泽东对某一事件的历史作用有一个精辟的说明:“它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没有它,转变时期也许会延长┅┅它的力量使国民党结束了十年的错误政策┅┅它是划时代转变新阶段的开始。”这一“事件”最有可能是
A.第三次长沙会战B.西安事变
C.华北事变D.平型关大捷
3 . 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的惨状,创作出《松花江上》。歌中唱到:“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导致东北人民流浪关内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沦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张学良、杨虎城电文


(1)材料一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此时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张学良、杨虎城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
(3)张学良、杨虎城为达到目的而发动的事变是如何解决的?有何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