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文件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富农也开始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及豪绅地主军阀官僚的革命,或采取同情与善意的中立态度”。因此,“加紧反对富农的策略”“现在已经不适当了”。这份文件可能发布于(     
A.1925年底B.1932年底C.1935年底D.1942年底
2023-06-01更新 | 52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取消国统区团组织,采用青年的、民主的、公开的活动方式开展青年工作,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这一举措(       

A.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需要
C.加剧了国统区的统治危机D.加速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
3 . 下图所示,1933年2-5月,中国馆藏历史文物大迁徙:古文物馆2631箱,图书馆1415箱、文献馆3773箱秘书处5608箱又64包,共计13427箱又64包。此次文物迁徙
   
A.是文物免受战祸破坏的重要举措B.是改变中国文化格局的主动调整
C.弘扬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D.满足了新生活建设运动文化需求
4 .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06-09更新 | 5223次组卷 | 36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9题 世界史阶段特征-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3年,有人指出:“九一八之后,东三省丢了,大家以为东三省距中国内地很远,又有长城隔离着,便毫不准备去抵抗。……假如日本将平津攻下了,在济南的人也会想日本绝不至攻下山东。假如日本将山东也攻下了,江苏的人也是这样想。”此人意在说明当时
A.国民党部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B.民众对日本的侵略行为缺乏准确预判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民众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严重缺失
6 . 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事件是
A.华北事变B.一二·九运动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