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莫斯科保卫战后中国抗日根据地印制的海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宣传工作动摇了日本的军心B.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C.中苏两国结成友好同盟关系D.反法西斯符合各国民众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2020年8月中国内地上映电影《八佰》,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在团副谢晋元的率领下,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故事反映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提出:“要使大家了解抗战是一个持久的战争,中共应起决定的作用。只有中共在抗战中取得领导权时,抗战胜利才能得到保障,才能使抗战胜利后完成民主共和国的任务”。由此可知中共
A.认识到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放眼未来更长远的革命目标D.全面掌握了抗日战争领导权
4 . 1935年12月5日,部分中共高层私下致信杨虎城,提出:“凡愿加入抗日讨蒋之联合战线 者,鄙人等无不乐于提携,共组抗日联军,并设国防政府,主持抗日讨蒋大计。”这表明当时的 中国共产党
A.积极释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诚意
B.已初步具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C.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D.做好了应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准备
2021-03-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成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923日)

材料二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由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也由此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选编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材料三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宜昌,由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入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最早将“宜昌大撤退”比作“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是婴阳初,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民生公司和宜昌的民众。此、他说、“这是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朱复胜《卢作孚与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对日本侵略者态度的变化、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重庆地位提升的表现,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原因和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张学良自述中说:“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这表明张学良
A.决定改旗易帜B.决心实行兵谏
C.与东北抗联合作D.放弃与日本妥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中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
A.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促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7年1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抗日军人优待条例》,明确指出军人在服役期间应享受的各种待遇以及阵亡、病亡军人家属的各项抚恤办法;1938年2月,国民政府也发出优待军人家属的训令,明确优待工作的重要性。这一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B.适应了政治环境变化的需要
C.表明国共两党需求趋于一致D.推动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37年9月22日,中央通讯社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题发表中共在1937年7月15日提交的宣言。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有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D.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10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五四运动的爆发B.国民革命的兴起
C.抗日战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