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945年8月上旬,《解放日报》转发美英及国民党报纸渲染原子弹威力的报道。对此,毛泽东说:“我们有些同志也相信原子弹了不起,这是很错误的。”这一观点旨在(     
A.尽力维护国共合作关系B.为重庆谈判营造和平氛围
C.坚定解放战争必胜信念D.争取舆论宣传的主动地位
2024-02-29更新 | 46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材料三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型国家”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众认同新型国家的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边疆治理中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措施。
3 . 中共历史上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对中国革命起了极其重要作用。下列会议的重要历史贡献与如图中的位置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地会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地会议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C.③地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D.④地会议集中全力于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2023-10-1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4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年来国际史学界重新界定了二战的起点,其中有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抗战的意义得到了重新认识B.九一八事变是二战开始的标志
C.二战经历了由局部到全球的过程D.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民族复兴为奋斗主题,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都异常充满艰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它的产生、发展与深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是基本规律。历史反复地昭示,在客观规律面前,主体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凭借高度的理论自觉,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其在涅槃中获得新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过去是、今后也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摘编自宋建、张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角色担当》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4-13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跟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2年欧洲战场压力巨大,亚洲战场也亟待盟军投入更大力量。由于美国军力投向偏重欧洲,大批战斗机在欧洲和北非作战,驼峰航线得不到足够的护航战斗机,而日机在缅北拦截,盟国运输机群损失惨重。为了躲开日机截击许多运输机不得不绕开缅甸,不仅使距离比以前的直线距离拉长了将近一倍,而且还必须接受恶劣天气和险峻地形的挑战,飞机失事率非常高。由于任务重,损耗大,每投出一吨炸弹,随之消耗的物资就达18吨。通过这条航线,盟国援助了国民政府大量物资,彻底粉碎了日军大规模的封锁。也使陈纳德的“飞虎队”和中国空军得以维持并且不断壮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对艰苦抗战的中国政府及军民特别是在大西南民众的起到了稳定作用,也使偏安一隅的重庆政府看到了一线希望而没有投降。正因为中国战场拖住了大量日军,才大大减轻了英美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5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驼峰航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价值。
2023-02-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所示,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事件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国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日本陆军70%以上的兵力被派往中国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绝大多数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力量
中国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促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这主要说明中国是(     
A.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缔约国家D.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制定者
9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革命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议,基本上从一次会议的胜利走向另一次会议的胜利。请任选图中的两次会议,并分析说明两次会议之间的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史实。
2022-05-07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云冈现代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