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近代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沿每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晚清时期……经过反复斟酌,清廷决定采取海防、塞防并重的方针……海军建设开始受到高度重视……海防与塞防之争论以及海防与塞防并重战略的实施。则是中国海防近代化启动的标志。这次大争论后,清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海军,并由洋务派实施,通过引进和自行建造的方式组建了北洋和福建两只海军舰队。其中北洋舰队多是比较先进的铁甲舰,建成之时曾被西方国家誉为“远东第一舰队”,实力远在于东亚各国之上……这次争论对于边疆治理上同样有重要的意义,开创了中国边疆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其直接后果是10年后新疆和台湾建省……

——高成瑎《晚清时期的海塞防之争及借鉴意义》

材料三   日本从军记者、政治家、浪人等认为,清朝拘泥于妄自尊大的华夷思想,消极对待精神与制度层面的近代化改革是导致战败的根源,其封建性的军制以及中国人无近代国家思想,无爱国观念导致了清朝战败。……上述诸种病症在此后中国展开的一系列近代化改革与革命中逐步得到改善,日本却为其侵华欲望不断膨胀,长期未能改变诸如中国人文弱、无爱国心等观念。这种观念误导日本深信可以轻易征服中国,成为诱使其进一步采取侵华行动的认识诱因。

——据王美平《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华观的变迁——以报刊舆论为中心》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政府出现的问题及该问题产生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为加强海防和塞防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近代化改革与革命中逐步得到改善”后所取得的成果。
2 . 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来华。临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且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的指示表明
A.日本面临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窘境B.中国抗日是世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C.中苏建立抗日同盟D.苏联援助使中国束缚住日本的手脚
2021-07-1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的共同目标下,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ー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1-03-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发展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发动这场侵朝、侵华战争,做了几代人的准备,设计了多种实施方案,派出的情报人员足迹遍及中国各地。反过来,清政府朝野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情况缺乏了解。李鸿章处在应战的指导地位,但应对谋略、调兵遣将,事事需要奏请,难以迅速形成决策。在战争指导原则上,日本实行积极进攻的战略原则,李鸿章采取的是消极防御的战争指导方针。日军在辽东花园口登陆,长达半个月,除了本地农民奋起抵抗外,李鸿章未组织反击。清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国防军,军队各有所属,互不听调,一些将领贪生怕死,只知保存自己,没有全局观念。

——摘编自张海鹛《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与现实思考》

材料二:日本法西斯企图灭亡中国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入侵,激发起全民族空前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所积聚起来的民族凝聚力在亡国灭种的威胁面前如同火山般地喷发出来。国共两党重新携手,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旗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一旗帜下,一切炎黄子孙,同心协カ,一起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源华《中华民国史(第十卷)》

材料三: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美】罗斯福《炉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罗斯福这段话的认识
2021-01-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是主要签字国之一,1943年的开罗会议、194年筹建联合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1945年的联合国制宪会议,都看到了中国的身影。这些现象说明
A.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C.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举足轻重D.合作共赢已成世界潮流
6 .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府积极领导抗战,正确决策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C.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D.中国军队素质提高,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2020-12-21更新 | 432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两次战争的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
A.民族意识B.经济实力C.政府领导D.国际援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