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     
A.建国初经济的恢复情况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C.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央华东局面对1948年山东解放区发生的严重灾荒,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彻底转移到救灾上来,通过有效方式完成了救灾,用当地农民话说“要不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决心生产救灾,我们是很难活过来的”。从中可以看出
A.救灾成功得益于土地改革B.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
C.救灾成功奠定了反攻基础D.中国共产党拥有坚实的农村基础
2022-06-06更新 | 781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3 . 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努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增添牲畜农具,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村经济面貌迅速改观。据此可知
A.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效显著B.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顺利
C.人民群众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D.土地改革保障了抗美援朝胜利
2022-05-22更新 | 399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四)文综历史试题
4 . 国民政府行政院疏运会议通过疏散要点十条,明确规定疏运重要公物以档案为主,到达地点为福州、汕头、广州三地。外交部也正式照会各驻华使节,长江以北前线南移,南京已接近战区,为使团安全计,请准备迁至广州驻节。据此判断,当时的军事形势是
A.北伐战争迅速取胜B.红军实现战略转移
C.日军准备进攻南京D.渡江战役即将进行
2022-04-13更新 | 33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作家阎涛在其创作的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中有一句名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评价主要基于
A.产生于此的西柏坡精神影响深远
B.毛泽东在此郑重告诫全党戒骄戒躁
C.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D.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淮海战役期间,有543万的支前民工为解放军提供支援,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区,操着不同乡音,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誓愿:“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解放区土地革命的开展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国民党军队主力损失殆尽
7 . 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暴露了美国政府“出钱出枪”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借以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阴谋。毛泽东连续撰写《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等六篇文章,揭露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据此可知,毛泽东意在
A.宣告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失败B.强化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C.“坚定军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D.加快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
2021-08-29更新 | 443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建设和发展的三条道路

道路主导力量典型模式建设目标建设方略
乡村建设运动知识分子“邹平实验"中国农村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文化失调",要“创造新文化,教活旧农村”“欧化不必良,欧人不足法”,立“乡农学校”,向农民进行安分守法的伦理道德教育,组织乡村自卫团体;组织农村合作社,“促兴农业引发工业,更从工业推进农业”
实业家卢作孚“北碚实验”改善或推进乡村的教育事业;救济乡村里的穷困或灾变,要“赶快将乡村现代化起来”“办大工业",使“一切产业都工业化",一是吸引新的实业项目,发展乡村经济;二是兴办文化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三是开展民众教育活动,开启民智
乡村复兴运动国民政府江西服务区及蒋经国赣南新政建设“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的新社会“农村社会之进化,须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力量推进,决非某一力量能使之突进……务使农业.合作.教育、卫生、工业均配合于地方自治内,彼此联系”
乡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应动员和组织农民,实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通过政治革命,实现社会政治解放

——摘编自项继权《中国农村建设:百年探索及路径转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方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色旅游,让我们跟着他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人民情怀,只有植根人民的沃土,才是真诚而醇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深扎于人民的大地。他的足迹曾先后来到这些红色土地。


从图中任选两个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两地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明确列出两次发生的重大事件,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辽沈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充满信心地预计再过一年左右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了。这一论断源于
A.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B.国共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C.国民党已丧失了美国的援助D.土地改革农民革命性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