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华法案,给予国民政府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宣称是为了“维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行政完整,经由基于自助与合作的项目,支持并保护个人自由和结社自由”,这一做法
A.扭转了内战的战局B.干涉了中国的内政
C.加剧了国共两党间的矛盾D.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毛泽东有关工作重点转移论断的依据是
A.国民党军队主力的基本消灭
B.中共结合实践首次提出的重要论断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提升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时间口号时间口号
19278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506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2810工农武装割据195312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305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978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375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1978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391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197812改革开放
19449为人民服务19829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458自力更生19857“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19458和平、民主、团结198510三步走战略
19468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9874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499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92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编自《时代印记·穿行于中国百年报刊之林丛书:<标语口号>》


请回答:提取如表材料中部分或整体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加以阐述。(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5-23更新 | 38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关于党的发展制度,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城市党的发展对象,主要应是产业工人,其次是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学生”,强调把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并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这规定
A.适应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促进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
C.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理论基础
D.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2021-05-21更新 | 939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5 . 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次会议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为取得革命胜利作了思想的准备D.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
2021-05-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表明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2021-04-27更新 | 437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会议上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表明
A.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B.中共工作重心即将转移
C.毛泽东思想正走向成熟D.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突出
9 . 194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照会各国驻南京大使馆迁都广州的秘密决定,各国派使节随迁广州,但西方国家继续保留在南京的使馆。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再度迁都重庆,各国使节拒绝随迁。这一变化表明
A.国民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B.西方国家对华政策根本改变
C.新民主主义革命大局已定D.人民政权获得国际社会承认
10 . 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史

材料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上海因其特殊的历史机缘,中共中央曾较长时间驻扎于此。

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中共中央领导也相继来到武汉,武汉成为中共中央的第二个驻扎地。7月,鉴于武汉地区形势的险峻,中共中央被迫再次搬迁回上海。

在上海,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使得党在组织上和工作中都遭到严重损失,党中央已经无法在上海立足。从1933年初开始,临时中央的领导人相继离开上海来到瑞金。瑞金成为临时党中央的所在地。临时中央的到来,使“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严重泛滥。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保安迁至延安。此后的十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领导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

1948年,中共中央迁至西柏坡。至此,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陆续离开西柏坡,至3月25日全部迁往北平(北京)。

——摘编自《党史文苑》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解读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