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2月下旬至19319月中南,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     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提出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在中央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名称,井概括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重要思想,并简要分析毛泽东提出“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的历史背景。
2021-02-05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绍兴高中历史00020
2 .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历了岁月的考验,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为在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各自扶持和豢养着中国的一派政治势力和军阀……共产党和国民党……所以能够实现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时所面临的敌人是相同的,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和目标也是基本相同的。国共两党从各自的斗争实践中得出教训,只有少数人孤军奋斗或分散的各自为战,是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因而都产生了联合起来的要求。

——龙新民、张静如《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

材料二   19277月中旬,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事情: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龙新民、张静如《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海免的结局。19491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能够联合的原因,指出此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时间和标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的“三件事情”。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2021-01-0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岑溪中学、陆川中学、容县高中、北流高中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解说国庆70周年阅兵“浴血奋战”方阵时说道:“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为在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各自扶持和豢养着中国的一派政治势力和军阀……共产党和国民党……所以能够实现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时所面临的敌人是相同的,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和目标也是基本相同的。国共两党从各自的斗争实践中得出教训,只有少数人孤军奋斗或分散的各自为战,是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因而都产生了联合起来的要求。

材料二   1927年7月中旬,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事情: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材料三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三大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自龙新民、张静如《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能够联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时间和标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的“三件事情”。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4 . 诗词是诗人心情以及客观现实的反映,阅读下列毛泽东在不同革命时期创作的诗词作品,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二: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3年3月)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材料四: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井冈山的斗争岁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红军进行这次“远征”的原因是什么?与长征初期郁闷压抑的心情相比,毛泽东此时的心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外侮”指什么?毛泽东为什么会为一个国民党将军写挽诗?

(4)材料四中“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什么?

2018-01-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8年7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00万人,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引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关于材料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东北野战军结束辽沈战役
C.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D.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6 . 1927年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提议“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1949年毛泽东提出“进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开始(     
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秋收起义中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D.国民党军队全部覆灭
7 . 如图漫画的创作背景是(     
A.抗战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B.国民党消极抗战倾向增长
C.国共军队数量发生了逆转D.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耗费很久的时间和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

——摘编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是习仲勋同志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所发出的感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是说:我们依靠人民打下江山,我们的江山就是人民;拥有人民就拥有江山,拥有了江山就要为了人民;我们以人民为江山,人民就是我们的靠山!这句话的思想非常深刻,是人民史观和群众路线的精炼概括和通俗表达,发人深思,引人铭记。

——摘编自李兴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提出该报告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此判断的背景是(  )
A.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B.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0 .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北面浮雕“胜利渡长江”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历史背景。
(2)从碑文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概述其革命阶段性特点以及简要阐述这阶段的革命历程。(要求:特点正确,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9-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