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党组织根据全国土地会议部署,结合土改开展了整党工作。整党的基本方针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说服教育为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整党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开展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和官僚主义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那些错误严重、屡教不改的党员辅之以组织纪律处分;对极少数混进党内的地主、富农和流氓分子坚决清除出党。19489月,大批从事土改工作的干部深入乡村,将土地改革、整党建政和准备春耕结合起来。到1948年底和1949年初,大部分老区、半老区的整党工作基本结束。通过整党,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有很大进步,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

——摘编自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整党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整党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民主同盟大事记(1941-1949年)

19413月,民盟在重庆成立,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并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

19449月,正式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发表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194510月,民盟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反对独载,要求民主;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政治主张。

19461月,民盟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民盟与中共代表团密切配合,力促会议成功。与此同时,参加和支持学生民主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尤其是在反对国民党非法召开“国民大会"的斗争中,民盟与中共一致行动。

194710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11月,民盟总部被迫解散。民盟地方组织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9481月,民盟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9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

——摘编自《中国民主党派史》


(1)据材料,概括民盟的政治活动主题发生了哪些转变?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民盟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2021-08-23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秦岭一陇海铁路为空间界线,以1937年为时间界线,中共组织的发展呈现十分明显的重心南北易位现象。19273月,全国党员人数南方省份占比超过80%,其中湖南、湖北、江苏(含上海)广东占比排前四,而北方地区的党员仅占全国数量的10.94%。1945年七大召开时,就军队中党员人数而言,北方军队党员达40万左右,而南方军队党员仅7万左右,党员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东、山西。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材料二   1949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域市。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21—1945年中共中央常驻地主要迁移路径,并概述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重心“南北易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党继续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19476月内战爆发,国共两党斗争异常激烈,地主富农一般站在国民党反动势力一边反对人民革命,广大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彻底废除封建制度。19479月党中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规定在“废除封建及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同时“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二,规定“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配,使乡村人民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使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解放区彻底消灭了封建制度。在土改整党的过程中清除蜕化变质分子,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土地改革的开展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仅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就有148万。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各地兴办了一些近代化工业,主要是军事工业,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郑志廷、焦亚葳《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9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胜利渡长江”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历史背景。
(2)从碑文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概述其革命历程。
要求:观点正确,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湖北·模拟预测
6 .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材料   





(1)依据图1、图2、图3的信息,分别概括当时革命形势的特点。
(2)以“变与不变”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认识。
2021-05-01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3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教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始于西周,注重将礼义的传授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春秋战国时期,礼教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汉王朝将礼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重视礼仪规范建设,制定了礼仪规范,并通过学校进行礼仪教育;西晋时期比较重视学礼,北魏孝文帝将礼教视为治国之本;唐代以化民成俗来实施礼教,用制度规定强化礼教,完善礼的内容,且通过对孔子的褒奖、树立孔子在教育中的地位来实施礼教;宋代统治者,重视兴建孔庙和对孔子及其门人和后裔的封赐优礼,这一点在族规家训中也有充分体现;在明代的小学课程结构中,规定晚学把习礼仪、演习诸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教材也把《家礼》作为教本。清朝继承了之前的礼教内容和方式。

——摘编自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材料二   建党初期,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抓革命教育,创办工农业余学校和革命干部学校;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1928年,毛泽东指出要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古田会议确立了红军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抗战时期,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部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19361938年间创办了一大批培养抗日革命干部为目标的干部学校。为了克服我党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错误倾向,我党第一次在党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摘编自王秀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教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展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4年,美国政府派遣军事观察组到达延安。延安举行了热烈的庆祝会。《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中国不但在战时要求国际反法西斯的团结,以求得民族的独立,而且在战后也要求国际的和平合作,以推进国家的建设。”

1945年11月28日的《中央关于对美蒋斗争策略的指示》指出:“我们目前在以对蒋斗争为中心时……另一方面有时(甚至只是形式上的)也可中立美国,以减少我们一时或某一种程度的困难。”

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现在对于美国政府政策的帝国主义性质是没有怀疑的了。”1946年11月蒋政府与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至此,中共已彻底地认识了美国的全球利益与中国革命是不相容的,断了与美合作的念头,并采取了反蒋必须反美的政策。

——摘编自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4—1946年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及采取的外交政策。
2020-11-2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全国名校2020年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I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一些大中城市的先后解放,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解决城市中的新问题。由于许多干部长期生活和战斗在农村,不熟悉城市工作,造成一些混乱。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先后转发《中央工委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东北局关于保护新收复城市的指示》等文件。1948年4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上述文件明确指出:城市工作的方针是建设,而不是破坏;决定在新占领城市实行短期的军事管理制度,“采取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先接后分”的办法完整接收城市;接管城市后,解决好恢复电力供应、稳定金融物价、收缴敌警枪支、发布政策稳定人心、发放工资等关键问题。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新解放城市的社会秩序都很快趋于稳定。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出台一系列城市工作文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出台一系列城市工作文件的意义。
10 .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涌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类别人物成就两汉时期河南地区文化的特点
天文学“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
医学张仲景
文学东汉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又善诗赋,代表作《胡笳十八拍》《悲愤诗》。

材料四   河南地处中原,河流密布,形成了发达的水路交通,汉代以洛阳为中心还形成了发达的陆路交通,齐鲁儒学、关中法家思想、楚老庄思想和舞乐文化都在中原汇萃。……经济的发展使河南出现了不少富商大贾和拥有万金的大地主,他们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踏入仕途,或建功立业,或著书立说。西汉昭帝以后,韩延寿、黄霸任颍川太守,召信臣任南阳太守,都能兴办学校,广推礼教,聘用贤良,惩贪除奸,改变了当地鄙朴的民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刘太祥《试析河南汉代学术文化繁荣的原因》(节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河南地区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五   



(3)图1所示纪念塔是为纪念哪一事件而建?该事件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提供了怎样的经验教训?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分析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有何历史意义?
2020-05-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月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