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颁发给罗明信(图1)卢金锡(图2)刘香文(图3)的土地证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提取图中的关键信息,请你任选其中一人,为当时的他代写一封致当地政府的感谢信。(要求:300字左右;紧扣时代背景;符合人物身份;严禁出现考生本人姓名等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土地政策与政权建设的内在逻辑。
2022-05-13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作品名称作品简介
   油画《启航一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创作于2009年,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这一历史瞬间
   油画《井冈山会师》。王式廓创作于1957年,作品描绘了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时的情景
   油画《遵义会议》。画家沈尧伊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遵义会议期间20位参会者各自的人物神态和内心世界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画家陈坚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书的场面
   油画《开国大典》。画家董希文创作于1953年,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大历史场景

(1)根据以上美术作品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史实,绘制党史年代尺,并对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任选一幅油画进行赏析,并谈谈你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史料价值的看法。
2022-03-17更新 | 49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1·山东·一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提取材料中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信息。
(2)结合材料及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及意义。
2021-04-20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山东卷)
4 . 1949年8月,美国政府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下列材料是对其内容的摘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和平来到时,我们制订出一套适当的既可以避免内战,又可保存甚至增强国民政府力量的权宜办法。自1945年至1949年,我们实行了援助国民政府的政策。至1947年初马歇尔将军离开中国时为止,国民党人在军事和领土扩张方面都显然达到了成功的顶点。可是其后的一年半表明,他们貌似强大的力量是虚幻的,他们的胜利是建立在沙土上的。

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援助不够。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并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国民党军队不是被打败的,他们是自行瓦解的。

我们向中国政府出售了大量的军用和民用的战争剩余物资。由于国民党领导人军事上无能,加之,变节投降,其部队又缺乏战斗意志,我们供应的军用物资很大一部分落入了中国共产党人之手。

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不幸的是,然而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是,中国内战的局面不是美国政府所能控制得了的。美国在过去所做的不能改变这一种局面,美国尚未做的一切将于事无补。

我国的政策将继续建立在尊重《联合国宪章》、保持与中国的友谊、一贯维护“门户开放”和支持中国的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这一基础之上。


(1)提取材料中对研究中美关系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信息。(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推断国共两党对《白皮书》的反应,并说明理由。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1)读图1、图2,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经历了哪两次转移?
(2)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27更新 | 4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三)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 北平所有名胜古迹,都受到了保护,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城市里的生产和生活一切正常。……在北平成立中央政府是当时许多民主人士共同的想法……很多民主人士来信来电给我们,表示他们坚决拥护共产党,要与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并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
北平,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在那时,按照薄一波同志的说法就是,“我们党要取得革命胜利,主要靠的自力更生,也离不开国际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定都北平正好可以更为方便、直接地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引自新华网2008年9月30日《新中国定都北京原因之揭秘》
材料三 党中央成立后,从上海开始,至北京结束,这一红色“巨流”,在其87年的艰辛历程中,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党中央的这87年艰辛历程,饱含了党由于右倾、“左”倾错误带来的惨痛教训,也饱含了党在斗争中不断走向成熟的经历……。
——引自新华网2008年9月30日《从上海到北京,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史》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邮票反映的事件的名称并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邮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领导中心分别确定在图1和图3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定都北京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所在地变迁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016-11-18更新 | 3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三高考预测练习(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