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图1、图2分别是反映中国近代两个时期中国革命形式发展的漫画。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图1 创作于1939年                            图2 创作于1949年
提取漫画中关于中国革命形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漫画所反映出的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
2021-05-14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辽宁省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9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胜利渡长江”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历史背景。
(2)从碑文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概述其革命历程。
要求:观点正确,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湖北·模拟预测
3 .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材料   





(1)依据图1、图2、图3的信息,分别概括当时革命形势的特点。
(2)以“变与不变”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认识。
2021-05-01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3
2021·山东·一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提取材料中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信息。
(2)结合材料及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及意义。
2021-04-20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山东卷)
5 . 1949年8月,美国政府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下列材料是对其内容的摘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和平来到时,我们制订出一套适当的既可以避免内战,又可保存甚至增强国民政府力量的权宜办法。自1945年至1949年,我们实行了援助国民政府的政策。至1947年初马歇尔将军离开中国时为止,国民党人在军事和领土扩张方面都显然达到了成功的顶点。可是其后的一年半表明,他们貌似强大的力量是虚幻的,他们的胜利是建立在沙土上的。

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援助不够。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并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国民党军队不是被打败的,他们是自行瓦解的。

我们向中国政府出售了大量的军用和民用的战争剩余物资。由于国民党领导人军事上无能,加之,变节投降,其部队又缺乏战斗意志,我们供应的军用物资很大一部分落入了中国共产党人之手。

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不幸的是,然而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是,中国内战的局面不是美国政府所能控制得了的。美国在过去所做的不能改变这一种局面,美国尚未做的一切将于事无补。

我国的政策将继续建立在尊重《联合国宪章》、保持与中国的友谊、一贯维护“门户开放”和支持中国的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这一基础之上。


(1)提取材料中对研究中美关系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信息。(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推断国共两党对《白皮书》的反应,并说明理由。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6 .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1)读图1、图2,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经历了哪两次转移?
(2)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27更新 | 4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三)
7 . 时人眼中的“国共两党”

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隔仅有三年零三个月。这样的转变发生得如此之快,无论是共产党、国民党,还是国际社会都没有预料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以弱胜强战胜国民党?各方都在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

材料一   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努力创造的多党制民主蓝图,在内战的隆隆炮声中化为乌有。后来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反省说:“从国民党犯有过错而受到谴责来看,一党制应予摒弃”,“唯一的拯救办法是,更广泛的讲民主,给老百姓以做人的权利”。

材料二   1947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华北大学任教的美国人韩丁,在观察了土改后的农村社会后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对于全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他还意味着破除迷信,学习科学;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而建立男女平等关系;意味着破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

材料三   美国学者易劳逸在分析了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后讲:“国民党在农村的失败——当局无能力保证农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极大地削弱了农民对政府的尊敬。这就意味着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而频繁征收的苛捐杂税、腐败、绝大部分官员所显示出来的倾向地主阶级反对佃农的偏见,所有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权威和主张合法行动的传统的社会价值。结果,农民们不是非难,就是躲避征税和征兵官员。”

材料四   解放战争期间流行于解放区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抗战胜利以后流行于国统区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

——材料一、二、三、四选自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材料五   “今天是中华民国诞生三十八年纪念日,又是元旦,我们住在首都南京,已临着兵火的边缘。……上年十一月末起,长春、沈阳相继沦陷,徐蚌会战失败,黄百韬蒋军……殉国,我军全部撤离徐州。十二月下旬,行政院长及各政务委员,又因币值改革失败而总辞,全国阢陧不安。共军除军事威胁外,更扩大其心战与传统之攻势。一般丧失斗志的将领及寡廉鲜耻的官僚政客,或准备逃亡避祸,或准备靠拢投降,或传播共党‘和谈’烟幕。”

——《蒋经国自述》


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五中“首都南京”为什么会“已面着兵火的边缘”?
(2)以上材料的史料价值如何?
(3)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的认识。
2021-01-06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人数的变化

年代人数年代人数
1927年8月1日约3万1945年9月(正规军)130万
1933年9月约33万1945年9月(民兵)220万
1936年10月约3.8万1949年12月530万
1937年7月7.44万1952年初627万

——摘编自百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人数的变化”,从任意两个时段,报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4年,美国政府派遣军事观察组到达延安。延安举行了热烈的庆祝会。《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中国不但在战时要求国际反法西斯的团结,以求得民族的独立,而且在战后也要求国际的和平合作,以推进国家的建设。”

1945年11月28日的《中央关于对美蒋斗争策略的指示》指出:“我们目前在以对蒋斗争为中心时……另一方面有时(甚至只是形式上的)也可中立美国,以减少我们一时或某一种程度的困难。”

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现在对于美国政府政策的帝国主义性质是没有怀疑的了。”1946年11月蒋政府与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至此,中共已彻底地认识了美国的全球利益与中国革命是不相容的,断了与美合作的念头,并采取了反蒋必须反美的政策。

——摘编自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4—1946年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及采取的外交政策。
2020-11-2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全国名校2020年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I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教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始于西周,注重将礼义的传授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春秋战国时期,礼教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汉王朝将礼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重视礼仪规范建设,制定了礼仪规范,并通过学校进行礼仪教育;西晋时期比较重视学礼,北魏孝文帝将礼教视为治国之本;唐代以化民成俗来实施礼教,用制度规定强化礼教,完善礼的内容,且通过对孔子的褒奖、树立孔子在教育中的地位来实施礼教;宋代统治者,重视兴建孔庙和对孔子及其门人和后裔的封赐优礼,这一点在族规家训中也有充分体现;在明代的小学课程结构中,规定晚学把习礼仪、演习诸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教材也把《家礼》作为教本。清朝继承了之前的礼教内容和方式。

——摘编自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材料二   建党初期,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抓革命教育,创办工农业余学校和革命干部学校;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1928年,毛泽东指出要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古田会议确立了红军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抗战时期,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部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19361938年间创办了一大批培养抗日革命干部为目标的干部学校。为了克服我党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错误倾向,我党第一次在党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摘编自王秀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教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展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