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逼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2022-02-0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思维导图,包含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蕴含了众多的逻辑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阐述其历史事件的逻辑联系。(要求:论题明确,逻辑联系的表述准确、全面)
2021-08-21更新 | 373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列诗句与下图漫画作品《关起门来打死狗》主题一致的是
A.“领袖运筹决战前,锦州南取锁喉咽”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谋和协议虽城下,不失将军明白身”
D.“车轮十万上前方,战转江淮千里长”
4 . 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A.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帷幕D.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叶剑英说:“敢不敢打我军从来没有打过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的大城市,敢不敢歼灭敌军的强大兵团,敢不敢夺取更大的胜利……已成为我军当时战略决策的重大问题。”当时“我军战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A.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地区D.摧垮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
2021-03-28更新 | 444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45年,美国政府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1947年5月,美国已“把中国放在了应给予援助之国家的顺序表中相当低的地位”;到1947年下半年,美国决定将日本重建为美国在东亚势力的重要基地。促使美国调整政策的中国因素是
A.国民党政权的瓦解B.新中国的成立
C.民主革命胜利发展D.抗日战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单靠内线作战,纵然取得军事上若干胜利,但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减轻压力,根本扭转战局,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口”。为“另辟蹊径”
A.中共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解放军首先发起辽沈战役D.中共发动渡江战役攻占南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刘伯承指出:我军占据……,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这就恰恰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战略目的。为此,解放军实施的战略行动是
A.渡江作战B.挺进大别山C.夺取徐州D.攻占锦州
9 . 叶剑英指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开始,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歼灭敌人共一百五十四万余人。”这一军事举动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标志解放战争开始战略反攻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D.彻底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