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下表是山西张庄在运动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判断,此运动(       

1944年

1947年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地主

4

17.4

0.3

3

中农

40

6.4

35.5

6.2

贫农

46.8

3.0

63

5.5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D.奠定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物质基础
2 . 抗日战争刚结束之时,国民党政权自认为是领导全国抗战胜利的功臣,蒋介石也被吹捧成“民族英雄”。但不到四年,国民党就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其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军事力量太薄弱B.国民党顽固实行消极抗战
C.第二条战线的建立D.国民党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2023-04-08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一幅战略形势图。该图反映了(       
A.抗日战争即将走向胜利B.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
C.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瓦解
4 . 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     
A.建国初经济的恢复情况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C.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共中央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此次会议(     
A.提出了工作重心必须乡村转移到城市
B.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政治基础
C.正式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
C.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D.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
2022-04-19更新 | 223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共中央发出的《1948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文件中规定:新区农村在解放后的相当时期内,不应立即实行分浮财、分土地的社会改革政策,而要先实行减租减息和酌量调剂种子、口粮的社会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文件的颁布
A.标志着右倾机会主义的兴起B.是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有利于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8 . 毛泽东在一首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花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并强调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与这一诗相关的战役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7 年的最后一天,蒋中正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2020-07-20更新 | 8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