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依靠了无数民工。孟良固战役中,一线常备民工将近8万人,二线民工15万人,后方临时民工50万人,远远超过参战部队人数。淮海战役动员民工总数更超过100万人。这说明(     
A.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B.孟良崮战役摧毁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
C.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形成D.三大战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 下图为解放战争示意图(局部)。孟良崮战役发生在图中(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毛泽东指示:解放军入城时的路线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不仅要走出气势,还要走出军威。此举意在彰显(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已经实现
B.彻底消灭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坚强决心
C.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4 . 下图是摄影作品《北平市民在东长安街三座门看解放战争形势图》(注:地图标题为看国民党反动统治就要完蛋;地图深色区域为解放区)。该作品说明此时(     
A.解放战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人民军队取得了战略大决战胜利
C.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D.民众力量助推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8年7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00万人,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引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关于材料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东北野战军结束辽沈战役
C.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D.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到,"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这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但不是仅仅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他强调"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以人民代表会议产生的政府来代表它的"。这些论断
A.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B.阐述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基本构想
C.准确分析了战略决战胜利后的基本国情D.指明了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022-03-25更新 | 32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3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图2、图3分别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张“革命借条”。



根据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革命借条”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1947年,毛泽东作出指示,“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这一指示下,中国共产党(     
A.开展了土地革命B.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C.发动了三大战役D.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
9 . 中共中央发出的《1948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文件中规定:新区农村在解放后的相当时期内,不应立即实行分浮财、分土地的社会改革政策,而要先实行减租减息和酌量调剂种子、口粮的社会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文件的颁布
A.标志着右倾机会主义的兴起B.是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有利于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该口号发布的时机是
A.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B.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C.渡江战役即将开始D.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