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同之前的浪漫主义一样,他们都在寻求一种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状态,克服工业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冷漠和情感疏离。有所不同的是,这种美好的理想最终成了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因为它
A.和浪漫主义一样寻求公正和谐B.克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弊端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D.是一种人人向往的美好理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思想家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不必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首先要通过向穷人和富人作未来社会的广泛宣传,然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搞一点一滴的试验,建立起一个一个的社会主义据点,然后以点到面,逐步推广,就可以取得全面胜利。这一理论
A.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C.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D.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幻想
3 . 工人运动的全部历史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主义运动,代表工人运动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它才能解决改造旧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根本问题。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世界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思想武器
B.指导了巴黎公社的开展
C.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指导了十月革命
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

——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5 . “《共产党宣言》是真正的海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共产党宣言》在世界各国工人中间都已传播得很广了”。从1850年起,《宣言》的德文版先后在瑞士、英国和美国重版过数次。1869年以后,又先后被译成俄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亚美尼亚文等。这说明《共产党宣言》
A.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融合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各种流派
C.鞭挞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性D.成为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主要章程
6 . 马克思和恩格斯吃惊地发现,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区里,每到星期天就有3000多个工人集体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这是很震撼的场景。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出
A.工人意识到自身困境的根源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C.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理论指导D.工人阶级渴望建立自己的政党
2021-09-23更新 | 551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马克思曾为工人阶级政党三次撰写党纲:1848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共产党宣言》;1864年为国际工人协会撰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80年为法国工人党撰写竞选纲领《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马克思主义已普及世界B.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尖锐
C.欧洲工人运动得到发展D.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2021-09-19更新 | 21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即便把所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都烧毁,这些书籍中包含的思想仍然会存在,而人民……仍然会按这种世界观来办事。”其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
A.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B.已为各国政府接受
C.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D.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某作品自问世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用110多种文字出版了1000多次,成为深刻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命运的思想史著作。1920年经陈望道翻译在上海出版了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关于该著作说法正确的是
A.首次系统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B.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
C.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D.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2021-09-03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英国思想家密尔提出,公共事务管理应主要掌握在富人手里;投票权应规定非熟练工人有一张投票权,熟练工人有两张,工头有三张,农场主、制造业者、商人有三到四张,著作家、艺术家、公务员、大学毕业生等有五到六张。据材料可知密尔主张
A.政治权力是富人的特权B.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制约工人掌握政治权力D.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