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早期出现了一批思想家,他们对未来提出了许多美妙的设想,希望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理想社会,但由于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时不懂得揭露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这种不成熟的理论始终找不到实践的正确途径。该理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B.自由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人文主义
2022-01-14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思想领域,英国的工联主义、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德国的拉萨尔主义等影响较大,各个思想理论体系的出现深深地影响着工人阶级的斗争,工人运动开始由盲目自发的阶段过渡到理论指导之下的自觉斗争阶段。同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各资产阶级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工人阶级利用合法权利,成立组织、参加选举、巨星集会、罢工、游行等。他们在斗争中更加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长远的政治斗争目标则缺乏关心,针对政府的政治暴动十分少见。工人阶级的斗争还要求加强国际间的联合协作,出现第二国际。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每一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都或多或少地取得胜利。

——摘编自郭春生《试述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特点的变化》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承担起了工人运动领导者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了开展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和要求。19218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党成立后不到半年时间,领导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政治影响。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后,党不断狮强和改进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我国工人阶级积极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洪流,不断掀起工人运动高潮,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并建立了卓越历史功勋。

——摘编自福建省总工会《党史上的工运记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工人运动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不同及意义。
2022-01-09更新 | 327次组卷 | 8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和走向胜利-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48年后,在马克思、恩格斯革命理论影响下,欧洲爆发了多次工人阶级的武装革命运动,迫使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不得不给予工人阶级更多的民主权利。由此可知,当时的工人革命运动
A.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进程B.采用暴力方式夺取了国家政权
C.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D.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关怀处于弱势的工人阶级,提出了种种改造社会的设想,马克思认为他们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社会主义”。马克思的论断主要是基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A.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反对开展暴力斗争
C.缺乏社会实践意识D.提不出合理的社会改造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所示是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早期著述。这可以用来说明
时间作者著作理论成果
1844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及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1845年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论证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根据唯物史观对共产主义做了论证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必然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B.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了发展
C.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D.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恩格斯在1892年《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说明
A.《宣言》的发行量推动了欧洲工业化B.工业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不同语言刊行有利于无产阶级大联合D.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工人运动高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等。据此可推知
A.工人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早期工人运动已走向国际性联合
C.早期工人运动推动民主政治发展D.英国宪章运动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

——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10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时高举的红旗上写着“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醒目字眼;英国宪章运动提出男性普选、年度议会、平均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和无记名投票。这表明
A.工人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B.早期工人运动已走向国际性联合
C.早期工人运动有较强的政治性D.英国宪章运动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