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第一国际解散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了。而《共产党宣言》中所确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诸多原则也在世界各国的工人中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恩格斯才说:“《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时至今日。《共产党宣言》依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

——艾四林、曲伟杰《<共产党宣言>导读》

材料二   在提纲中,列宁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应努力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该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应为议会制共和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要摆脱这场战争,只有推翻他们的统治。

——品墨《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的革命活动,从工人运动的角度,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提纲”发布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提纲”的名称及其历史作用。
2022-03-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计划在这里创办一份大型报刊,站在无产者一翼来宣传革命主张,团结工人阶级。马克思这个计划是他还在巴黎时就已经酝酿了。为了标明报纸同当年著名的《莱茵报》的承继关系,把它定名为“新莱茵报”,又为了表示它同时也是代表当前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利益,加上了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摘编自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

材料二   列宁从瑞士返回彼得格勒后,起草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明确地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这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流血事件,下令通缉列宁。10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第二天,他就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116日晚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列宁来到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17日,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天,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了由他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摘编自梦梵《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材料三   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莱茵报”创办的政治与思想背景,并写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此前理论合作的三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列宁为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是列宁1923年1月16日和17日口授的一篇具有纲领意义的重要文章。文章批驳了苏汉诺夫等人借口俄国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来否定十月革命的论调,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应不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列宁认为苏汉诺夫等人对马克思的“在革命时刻要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个指示,他们完全不理解,甚至没有注意到。针对苏汉诺夫等人的批评,列宁明确指出“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战斗,然后便见分晓”。列宁回顾十月革命以来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后指出,我们“然后就看到了像布列斯特和约或新经济政策等等这样的发展中的细节(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细节)。现在已经毫无疑问,我们基本上是胜利了”。

--摘编自《重温列宁《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


(1)据材料并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说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对“在革命时刻要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一指示的实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认为“我们基本是胜利了”的历史依据。
2021-05-18更新 | 30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强大起来并最后夺得了政权。这几乎是个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又有客观的机遇性。总的一句话是,布尔什维克党是在符合民情、顺乎民意、得乎民心的情况下取得政权的。关于这个机遇问题,列宁后来在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上作过生动的说明:“在十月的时候,我们恰好碰上了这样一个时机,我国革命恰好碰上了一个幸运的时机。”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

材料二   十月革命开辟了俄罗斯文化的崭新时代,俄罗斯文化经历长期的发展积累了悠久的传统文化,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十分注意保护和继承俄罗斯传统文化。苏维埃政权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各民族的文化得到重视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组织,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和发展。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文化在苏联建立起来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取得十月革命胜利有其“客观的机遇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社会主义文化。
2022-04-30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西方殖民扩张首先从非洲开始,在人类近代史上,奴隶贩运写下了最可耻、最卑劣的一页。利欲熏心的欧洲殖民者把人数众多、具有热带作物种植技术,又能适应热带劳动的非洲黑人当作猎奴的对象。从塞内加尔河口到刚果河口的广阔地带,停泊着一艘又一艘欧洲殖民国家的贩奴船,把黑奴贩运到美洲。据资料统计,在400年的奴役过程中,非洲黑人被杀了上千万;圣多明各岛在18世纪上半期共输入奴隶280万人。

——摘编自李伯重、韦森等《枪炮、经济与霸权:谁在争夺世界经济的铁王座》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影响和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建成了反帝民族统一战线。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席卷全球,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已经开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危机,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

——摘编自《最新世界殖民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塞内加尔河口”“最可耻、最卑劣”奴隶贩运的见证地,并分析近代奴隶贩运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影响。举出二战之后,加快“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事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革命的“全球旅行”“革命这一巨人自17世纪以来,开启了持续不断的“全球旅行”。

材料一   法国革命,如同英国革命开创了新政体的纪元那样,在欧洲开创了新社会的纪元。

——米涅《法国革命史》(1824年)

材料二   从格拉斯哥到伦敦的整个工人阶级对富有者的极大的愤怒,这些富有者有系统地剥削他们,然后又冷酷地让命运去任意摆布他们。这种愤怒经过不长的时间(这个时间几乎是可以算出来的)就会爆发为革命,和这个革命比起来,法国第一次革命和1791年简直就是儿戏。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三   十余年来,世界革命之怒潮,澎湃腾激,无远弗届。以例举之,葡萄牙革命矣,墨西哥革命矣,吾华革命矣。他如印度、土耳其之青年革命运动,亦有渐即燎原之势矣。

——李大钊《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1917年3月)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时代之精神不同,革命之性质自异,故迥非可同日而语者。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新政体”指的是什么?材料三的“吾华革命”“俄罗斯之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恩格斯预言的“这个革命”的社会根源。
(3)结合材料二、三,概述20世纪初,革命最终成为“怒潮”的原因。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革命的“全球旅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