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上述事件(  )
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
C.使无产阶级全面掌握了国家政权
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2020-10-19更新 | 84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9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2 . 1920年10月,瞿秋白以记者身份赴俄考察并报道:世界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有了“极伟大的苏俄(联)国家做他的武器和工具”,能够组成“国家的权力”,"来进行解放一切被压迫被剥削者的革命事业了”。这一报道强调了
A.各国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必要B.俄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十月革命为各国指明正确道路D.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革命时代
3 . 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D.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2020-09-17更新 | 38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考试历史试卷3
4 . 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列宁在二月革命结束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
A.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B.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D.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5 . 1919年美国豪斯上校在日记中写道:“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被各地的人们所接受。”这句话反映出
①俄国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优势地位
③摧毁了法西斯集团,人类迎来了和平与进步
④苏联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迅速提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如图是无产阶级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示意图,图中①应为
A.彼得一世改革B.光荣革命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
7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的爆发B.《四月纲领》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
2020-08-14更新 | 83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单元检测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下列各项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是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020-08-10更新 | 182次组卷 | 6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中学2015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五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布尔什维克建立之初,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这一观点的提出意在
A.提升知识分子的待遇B.重视哲学历史的研究
C.对大众传媒进行管控D.建立起工农专政政权
2020-07-24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九单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A卷新题基础练)
10 . 1917年, 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晤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
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B.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
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2020-06-22更新 | 850次组卷 | 18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能力提升)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