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巴黎公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摘编自《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

材料二   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不称职者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

——摘编自万红《巴黎公社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材料三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赵秀玲《论巴黎公社的民主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黎公社管理社会经济的措施,并指出其反映的实质,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革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所在。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就像列宁所说的:“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俄工人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学说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国70年来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
2018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公社委员会内部实际上起主要作用的是布朗基主义者,他们主张暴力夺取政权,对敌人实行专政,不注重对社会经济的改造。当时,法兰西银行存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公社没有将其没收,却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结果银行资产被运到了凡尔赛武装凡尔赛的军队。公社虽然宣布了“把土地交给农民”的主张,并且提出要免除农民的战争负担,但始终没有建立工农之间的联盟。1871年5月28日,凡尔赛军占领了整个巴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战争使工厂缺乏原料和燃料,工人没有面包。1917年5月,全国有一百零八家工厂倒闭。

7月4日早晨,参加示威的群众不下五十万人,各工厂都举行了罢工。孟什克和社会革命党也加紧调集军队镇压示威,哥萨克部队从前线调回来了。4日傍晚,士官生(多为贵族、地主、官僚子弟)和哥萨克(中亚的少数民族,以野蛮著称)开始射击示威群众。列宁在分析国内局势时写道:“现在俄国革命已经没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了,历史提出的问题是:或者是反革命完全胜利,或者是重新发动革命。必须暂时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因为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操纵下的苏维埃已经成了反革命的帮凶。

——摘编自《苏联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公社起义失败的必然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期间列宁革命策略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018-11-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11月4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1 -每周一测

4 .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近代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1856年完成的专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们,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要好些……被消除的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未被消除的那些流弊,于是人们情绪更加激烈。”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与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近代改革与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