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列宁说:“这是各次革命的历史所证明了的,如果革命者明知挽救革命、提出媾和、挽救彼得格勒、摆脱饥饿、把土地交给农民等事业都取决于自己,可是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了滔天的大罪。政府摇摇欲坠。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彻底击溃它!拖延发动等于自取灭亡。”列宁所谓的“时机”是指(       
A.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B.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推翻临时政府的社会主义革命D.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和平过渡
2 . 1918年,《西方的没落》一书指出,西欧文化虽然生机尚存,但毫无疑问已经走向没落。该书问世不久即引起各国,尤其是西欧国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该书引发关注主要缘于(     
A.出版自由受到西方各国法律保护B.西欧资本主义经济陷入衰退
C.世界大战激发西欧社会忧患意识D.十月革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列宁的强烈要求和大力支持下,十月革命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出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官方刊物也陆续创办,俄共(布)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各类党校,还专门成立了国家政治教育总委会,为先进理论的灌输提供保障。这些举措(     
A.保证了俄共(布)党员纯洁性B.构建了苏俄政权意识形态基础
C.推动了世界先进文化交流融合D.成为苏共夺取政权的合法依据
2023-02-09更新 | 34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1917年4月中旬,列宁指出:“由于客观条件,现在对外政策提到了首要地位;新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是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府,是为了瓜分资本主义赃物,为了扼杀弱小民族而同英法等帝国主义强国勾结起来进行战争的政府。”这一认识(     
A.表明国内矛盾得到了解决B.说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政权
C.揭示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D.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月革命后,针对《土地法令》中包含的“平分土地”的方针,列宁解释说:“土地平均使用不过是达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一种过渡办法。为了社会主义的胜利,无产阶级在选择过渡办法的时候,必须向被剥削劳动农民小农让步,只要这些办法不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据此可知,列宁
A.意在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B.欲瓦解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C.试图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
2022-06-04更新 | 751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斯大林曾说:十月革命不能认为只是“一国范围内”的革命。它首先是国际性的、世界性的革命,因为它是全世界人类历史中从资本主义旧世界到社会主义新世界的根本转变。斯大林意在强调十月革命
A.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为俄国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将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现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十月革命后,列宁通过“文化下乡”,引导文化人才到农村教授知识,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适时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这一做法
A.确立了苏俄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导地位B.推动了苏俄国内工农联盟的快速形成
C.增强了农民保卫新生政权的自觉意识D.凝聚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
8 . 列宁提出: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列宁提出这一目标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垮台B.七月事件激化国内矛盾
C.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形成D.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俄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所示为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的两幅海报,第一幅图中的文字为“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第二幅图中的横幅文字为“土地自由”“民主与共和国”等。此海报反映出

   这是士兵曾经保卫的人          这是士兵今天捍卫的人
A.沙皇专制统治极其腐败B.俄国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C.俄国革命发展的阶段性D.俄国革命基础逐渐壮大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却在非暴力的过程中完成了制度的变迁。虽说新制度仍需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得到完善,但光荣革命毕竟是奠基的第一步,这使人们意识到,妥协和渐进也可以达到目标: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非暴力的光荣革命中竟然被解决了。英国人从光荣革命中学到了许多:后来的英国人们,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都企图到光荣革命中去寻根溯源。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现代社会主义之父马克思(18181883年)……根据自己的历史研究坚信资本主义将因阶级斗争而被推翻,并被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代替。他之所以会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他相信,付给工人的工资不够他们去购买他们所生产的东西。这种不充足的购买力最终必然导致工厂倒闭、失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和最后的全面萧条。此外,马克思认为,这种萧条将变得日益频繁、日益严重,直到最后失业的无产阶级在绝望中被迫起来革命为止……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是抗萧条的,因为随着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再存在私人雇主、利润,从而也就不再存在购买力的不足。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光荣革命后英国“新制度”实现路径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8世纪英国在构建新制度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变成现实的标志是什么?
2022-01-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