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史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史料二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史料三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1)根据史料一,分析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史料二,分析十月革命“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在性质和斗争对象方面存在哪些不同?
(3)如何理解史料三中列宁“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的观点?
2022-10-0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8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苏联解体后,俄国革命史研究随着历史档案的解密和大量当事人文献的公开获得了新的史料来源。姚海教授的《俄国革命》一书是国内学者依据新史料撰写的第一部全景式考察1917年俄国革命的学术专著。在“最后的冲击”一节中,1024日—25日的事态进程大致按小时叙述,在这一历史场景中,我们知道了:起义过程中共死亡6人,伤50人。攻占冬宫的时间曾一再推迟,最后,晚上9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进行了空弹射击,发出了进攻信号。而此前守卫冬宫的近3000名军官、士官生和妇女突击营女兵已经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冬宫。“阿芙乐尔号”空炮发出后又有不少士官生和女兵离开了冬宫,当半夜过后起义者进入冬宫时,冬宫的守卫者已大部撤离,余下的也放弃了抵抗。凌晨2点,临时政府部长们所在的二楼会议厅被占领,被逮捕的部长们被押往彼得保罗要塞,十月革命就此成功。

——摘编自余伟民《历史细节中的俄国革命》


(1)分别描述材料一、材料二关于十月革命中攻占冬宫的战斗场景。
(2)你认为以上哪则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真实的战斗场景?说明理由。
2022-06-2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2年高一下学期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巴黎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懂得: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无可推卸的职责和绝对权利。

——1871321日《法兰西共和国日报》第80

材料三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11月以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名义发动了一次夺权运动。随后不久,莫斯科政权也被苏维埃夺取。…终于在1920年代末拉制了前沙皇俄国大部分地区。

——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并概括其诞生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夺权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运动有何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强大起来并最后夺得了政权。这几乎是个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又有客观的机遇性。总的一句话是,布尔什维克党是在符合民情、顺乎民意、得乎民心的情况下取得政权的。关于这个机遇问题,列宁后来在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上作过生动的说明:“在十月的时候,我们恰好碰上了这样一个时机,我国革命恰好碰上了一个幸运的时机。”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

材料二   十月革命开辟了俄罗斯文化的崭新时代,俄罗斯文化经历长期的发展积累了悠久的传统文化,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十分注意保护和继承俄罗斯传统文化。苏维埃政权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各民族的文化得到重视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组织,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和发展。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文化在苏联建立起来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取得十月革命胜利有其“客观的机遇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社会主义文化。
2022-04-30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第一国际解散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了。而《共产党宣言》中所确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诸多原则也在世界各国的工人中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恩格斯才说:“《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时至今日。《共产党宣言》依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

——艾四林、曲伟杰《<共产党宣言>导读》

材料二   在提纲中,列宁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应努力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该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应为议会制共和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要摆脱这场战争,只有推翻他们的统治。

——品墨《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的革命活动,从工人运动的角度,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提纲”发布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提纲”的名称及其历史作用。
2022-03-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17,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

材料二   19173,-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

材料三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1)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
(2)材料二中的革命发生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什么革命?
(3)材料三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11月以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名义发动了一次夺权运动。随后不久,莫斯科政权也被苏维埃夺取……布尔什维克)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胜利。

——摘编自(美)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

材料二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为中心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境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

——摘编自邓中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

材料三   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利用第三国际解散的良好时机,通过灵活的处理方式,有效地摆脱了苏联方面的控制以及党内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的束缚,开辟了一条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摘编自《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探索出的新道路及其具体实践措施。
8 .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一场伟大交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亲信态度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要仞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一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次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二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后,列宁曾经设想过和平革命。由于临时政府无能,八个月里三次改组,无法 改变混乱无序局面,于是武装夺取政权成为不可避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充分,封建 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列宁在准备和实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 时候,从来不把它看作单独一国的事情,而是把它看作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俄国第一次变成了现实,也使得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道路模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 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逐步认识、理解、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随 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 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则充分说 明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

——摘编自李士峰 朱玉超《浅析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列举在此影响下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活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出现了以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替代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替代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工人随时面临失业的危险。19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国家的工人运动已经从经济领域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摘编自凌唯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探究》

材料二   十月革命前的一百余年是俄国急剧变革的时代:腐朽没落的沙皇专制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其他复杂的社会矛盾使俄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定,曾经盛极一时的俄罗斯帝国风雨飘摇。当时有血性、有理性的俄罗斯人都在摸索前进的道路。当俄国人民已不再对各种改革寄予希望的时候,便将目光转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希望在俄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但他们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摘编自洪亚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主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