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俄政权的创建与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政治现代化模式是各民族、各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形式变迁的道路或途径。在各国、各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国家的政治发展以及同一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政治现代化模式在各国、各地区显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就西方国家所处的政治现代化的层次来讲,无论是其价值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还是民主政治模式中都包含了不少“现代性”因素,我们应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并进行批判性的吸收与消化。

——摘编自陈振川《中西方政治现代化模式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现代化模式”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3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河北专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9年7月25日《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取消帝俄时代与中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宣言最后称:“如中国人民,因吾等之提议,愿意为一种自由之民,而逃免于巴黎和约所陷中国之厄运,深望与俄国农民工人及赤军相提携,为自由而力战!”中国各界联合会等社会团体纷纷复函苏俄,表示欢迎。该宣言
A.利于公理彻底占胜强权B.推动北洋政府承认苏维埃政权
C.使协约国开始敌视苏俄D.使苏俄式共产主义形象正面化
2022-05-06更新 | 601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0·浙江绍兴·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著名学者亨廷顿评价到:“共产主义运动对现代政治的突出贡献,不是革除和摧毁现存制度,而是组建和创造新型的政治制度,共产主义的政治功能不是推翻权威而是弥补权威的真空。”下列历史事件中,最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B.《四月提纲》解决俄国革命问题
C.颁布《和平法令》等赢得人民支持D.实行有秩序的倒退——“新经济政策”
2022-03-19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4 .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指出,“我们的(国家)机关实质上是从沙皇和资产阶级那里拿过来的旧机关”,是“毫不中用的机关”。这说明,当时苏俄
A.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B.打碎旧国家机器任务尚未完成
C.领导力量发生了改变D.革命胜利果实为资产阶级攫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十月革命后,列宁通过“文化下乡”,引导文化人才到农村教授知识,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适时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这一做法
A.确立了苏俄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导地位B.推动了苏俄国内工农联盟的快速形成
C.增强了农民保卫新生政权的自觉意识D.凝聚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
6 . 1922年12月7日,针对即将召开的热那亚国际会议,列宁表示:“决不接受任何对我们不利的东西。我们决不屈服于最后通牒。如果你们只愿意做生意,那就来吧。但是,没有看到货色,我们是不买的,而且不把“要价’一分—厘都算清楚,我们也绝不成交。”这表明列宁着眼于
A.营造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B.早日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C.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D.粉碎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7 . 1919年,列宁提出:“我们的国家机关,除了外交人民委员部,在很大程度上是旧事物的残余,极少有重大的改变。这些机关仅仅在表面上稍微粉饰了一下,而从其他方面来看,仍然是一些最典型的旧式国家机关。”这说明列宁旨在
A.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B.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
C.加强苏维埃政权建设D.总结社会主义革命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列宁指出∶“巴黎公社做出了把来自下面的首创精神、独立性、放手的行动、雄伟的魄力和自愿实行的、与死套公式不相容的集中制互相结合起来的伟大榜样。我们的苏维埃走的也是这条道路。”据此可知
A.列宁借鉴巴黎公社践行民主集中制B.两者都实行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
C.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革命性质一致D.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2021-05-28更新 | 933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 . 十月革命纪念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解放》周刊刊载社论:“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史,真的给了我们中国人很好的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的,当这个共和国初诞生的时候,它是怎样击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克服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困难!”1938117日,《解放》周刊刊载文章:“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认为苏维埃制度只能存在三天,至多三个月。工农大众无以比拟的伟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决性,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与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难,苏维埃共和国已度过它的二十一周年。”

——摘编自郭培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开展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探析》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