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列宁曾经指出:“这个伟大的日子离开我们愈远,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就愈明显,我们对自己工作的整个实际经验也就思考得愈深刻。”中国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俄国在资本主义方式现代化受阻的背景下成功的。据此,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是
A.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3 . 一般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
A.革命任务
B.革命主力
C.革命背景
D.领导阶级
4 . 辩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要求完成辩题为“十月革命的成败”的辩论任务。
(1)阅读下列材料,指出这一材料在辩论过程中有何作用?请归纳材料中能够支持反方论
80多年来,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早在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他们的主要论据是当时的俄国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不具备发生革命的物质条件。这一观点后来并未销声匿迹。近年来,在苏联解体的背景下,这种观点又有所发展。一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根源与十月革命联系起来,把前苏联面临的种种政治、经济危机归咎于十月革命。
(2)辩论过程中,如果你持正方论点,为批驳反方论点,你将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
(3)如果把上述辩论过程(从启动到结束)分为四个环节,请分别写出这四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2016-11-18更新 | 10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高二2月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掌握了实际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191732日,彼得格勒苏维埃举行全体会议讨论建立新政权问题。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操纵下,布尔什维克的建议被否决,通过了支持临时政府的决议。43日,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在车站受到工人和陆海军士兵的热烈欢迎。列宁在装甲车上发表演讲,高呼“社会主义革命万岁!”

——摘编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形势》

材料二   俄罗斯学者阿福明根据列宁的“四月提纲”得出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这一结论,苏维埃国家是没有资产阶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没有在社会形态上取得突破。我国学者高放认为:“十月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推翻了掌权的资产阶级。”吴恩远指出:“十月革命并不意味着立即实现社会主义……它可以而且应当越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围,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社会主义的一些最初步骤……”

——摘编自苏银霞《十月革命性质研究的分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的形势,并分析这一形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中两国学者关于十月革命性质认识的分歧及其判断依据。
2022-04-11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岳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D.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对势力强大

7 . 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的图片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图二运动的结果如何?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图三为列宁,请你指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这一成功实践有什么历史意义?

8 .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3)材料三中两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
(1)《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何相似之处?
材料二 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2)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二中《民国日报》的评论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材料三 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
(3)中共在“一大”上提出学习十月革命的哪些成功经验?
(4)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都肯定十月革命,其动机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917—1921年间我国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趋势及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