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这样的趋势: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以下是各项标志性事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从空想到科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从理论到实践: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C.从理想到现实:巴黎公社的建立D.从一国到多国: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2023-01-2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11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1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

材料二   19186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材料三   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


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都肯定十月革命,其动机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917—1921年间我国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趋势及认识。
2023-07-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政治现象
19世纪早期圣西门、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讴歌工业革命的同时,反对私有制、主张公有制,但从未认真考虑过如何彻底解决现存社会的问题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
19世纪中后期《共产党宣言》在肯定资产阶级历史贡献的同时,坚信资本主义将因无产阶级的斗争而被推翻巴黎公社建立
20世纪初列宁主义者认为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十月革命成功。
共产国际成立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打破对俄国革命模式的迷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社会主义思想或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任一趋势,并对此趋势做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趋势,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18年世界历史大事(部分)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整理


学习历史不仅要关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要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揭示历史演进的规律和趋势。整体把握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也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10日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史料中的“锁链”具体指什么?这一文献的发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巴黎公社是何时建立的?为什么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3)材料三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这次武装起义的结果怎样?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来讲有何意义?
2019-08-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一必修一专题七、八、九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三项具体理论是什么?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巴黎公社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是怎样体现“由人民掌权”的。
(3)根据材料四两图分析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叶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从其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2019-02-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10日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分析这一文献的发表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并分析材料二的实践与材料一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理解,并说明这次武装起义的结果及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2018-11-12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单元检测(学案)-2018版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历史(人民版必修1)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度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摘自《学海导航》


材料二: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1917年7月,列宁秘密转移到彼得格勒附近的拉兹里夫。他住在湖畔的一个草棚里,撰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阐明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
材料四:苏维埃制度是供工人和农民享受的最高限度的民主制,同时它又意味着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决裂,意味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型民主制即无产阶级民主制或无产阶级专政的产生。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苏维埃制度”。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

材料二   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材料三   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


请回答:
(1)《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何相似之处?
(2)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二中《民国日报》的评论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917—1921年间我国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趋势。
(4)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
(1)《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何相似之处?
材料二 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2)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二中《民国日报》的评论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材料三 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
(3)中共在“一大”上提出学习十月革命的哪些成功经验?
(4)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都肯定十月革命,其动机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917—1921年间我国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趋势及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