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11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1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

材料二   19186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材料三   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


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都肯定十月革命,其动机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917—1921年间我国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趋势及认识。
2023-07-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也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10日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史料中的“锁链”具体指什么?这一文献的发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巴黎公社是何时建立的?为什么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3)材料三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这次武装起义的结果怎样?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来讲有何意义?
2019-08-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一必修一专题七、八、九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三项具体理论是什么?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巴黎公社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是怎样体现“由人民掌权”的。
(3)根据材料四两图分析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叶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从其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2019-02-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10日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分析这一文献的发表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并分析材料二的实践与材料一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理解,并说明这次武装起义的结果及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2018-11-12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单元检测(学案)-2018版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历史(人民版必修1)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度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摘自《学海导航》


材料二: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1917年7月,列宁秘密转移到彼得格勒附近的拉兹里夫。他住在湖畔的一个草棚里,撰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阐明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
材料四:苏维埃制度是供工人和农民享受的最高限度的民主制,同时它又意味着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决裂,意味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型民主制即无产阶级民主制或无产阶级专政的产生。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苏维埃制度”。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

材料二   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材料三   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


请回答:
(1)《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何相似之处?
(2)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二中《民国日报》的评论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917—1921年间我国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趋势。
(4)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
(1)《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何相似之处?
材料二 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2)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二中《民国日报》的评论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材料三 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党采取苏维埃(译为:代表大会)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
(3)中共在“一大”上提出学习十月革命的哪些成功经验?
(4)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都肯定十月革命,其动机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1917—1921年间我国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态度转变的趋势及认识。
9 .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

材料一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1919年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1921-1922年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材料二   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材料三

示例:《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938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切都过去了。缄默的、悲哀的、被抛弃的、支离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已在黑暗之中。长期以来,他追随法国的领导和政策,和法国站在一起。结果使他在各方面都吃大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图三 联合国家宣言 图四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1)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3)20世纪30—40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依据材料三模仿图一的示例,从图二、图三中任意选择一例,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材料二   在北京大学1918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126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2021-04-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