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一事件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一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爆发B.国民革命兴起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2 . 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的民族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B.政治协商会议C.人民代表大会D.村民自治制度
2023-02-26更新 | 366次组卷 | 53卷引用:天津市六校(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团结D.宗教信仰自由

4 . 材料一:三月是每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是人民群众与政府互动最直接、最紧密的时刻。两会制度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式民主”的重要实践平台。

材料二: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形容中国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它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2019年,人民政协迎来70周年华诞。它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民主监督B.修改宪法、参政议政
C.正风反腐、多党合作D.倾听民声、反映民意
2.下列内容与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共同构建起新中国民主政治框架的是
A.依法治国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B.“中国式民主”丰富了民主政治类型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D.“中国式民主”应在全世界推广共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确立村民自治制度
6 . 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候补代 表及特邀代表共 662 名,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 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这反映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21-08-02更新 | 692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021-07-02更新 | 276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历史试题
8 . 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2021-04-01更新 | 2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话:“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站立起来”的主要含义是
A.祖国基本解放B.建立了新中国
C.国家实现统一D.人民当家做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