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荀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崇克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外儒内法,巩固大一统。明清坚守德刑兼济的治理思想,各自延续国祚二百多年。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看来,治理关心、参与。他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表达了雅典城邦最盛行的治理思想: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

——摘编自晏绍祥《任人评说的古代希腊民主治理体系》

材料三1949~1956年,“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她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在工业生产领域有了重大建树。七年间中国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自信与坦然,世界为之侧目,昭示着这片古老土地上新的复苏。

——摘编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雅典的治理思想。
(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外治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 . 民主与法制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追求的政治目标。

材料一   ①从1912年2月7日起,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参议院召开了制定约法的会议。经过两次起草,32天的讨论,于3月8日获得通过。②3月11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就用根本法的形式否定了“朕即国家”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约法还规定“民国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④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史实即历史史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是通过分析史实得出的结论。上述材料标示的序号中,属于史实的是        ,属于史论的是        ,属于史识的        

材料二


投豆选举(翻拍自延安革命纪念馆)

图片说明:抗战时期,豆选法是根据地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选举法,其法以豆粒(什么豆子都可以,已经用过的有黄豆、绿豆和蚕豆不等)作为选票,每个投票人发给一定额数的豆粒,每粒表示一票。投票时让候选人坐在台前一排,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放一大海碗,投票人鱼贯而过,认为信得过的,就在他的碗里放下一粒豆子,豆多者当选。

——引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回归》

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

凡居住在三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龄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后来在选举资格上又增加了“无阶级、职业、不分党派差别”的规定……每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每张票效力相等,各级参议会代表名额的分配是平等的,即以一定的人口比例为基础,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当。

——韩大梅《论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制度》

材料四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合影(前排左三是开明绅士李鼎铭)


(2)根据材料二、三四,归纳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的特点、意义。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


(3)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本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种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动百司,辫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一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年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姜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3)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4 . 下表列出的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四部“三毛”系列漫画作品。下列各项中关于每部作品的评述,正确的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6 . 在《共和国政治制度研究评述》中提到了中国现今政治制度主要包含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制度、国防制度、外交制度、人口教育干部制度、“一国两制”制度、        10个方面。横线中应填写的是
A.国家主席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户籍管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7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1952年,新中国在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公私比重,已由1949年的43.87%与56.2%之比,变为1952年的67.3%与32.7%之比。私营商业在全国商品中的经营比重,已由1950年的55.6%降为1952年的37.1%。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还有通过宪法和国家建设计划。1952年斯大林对刘少奇说:“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方式向工农群众宣传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行人口普查、选民登记。选出了各级人民代表。在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金冲及著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届人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