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下表节选自《枣庄市志·大事记1950一1985》,这反映了(     

1950年4月11日

怿县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推举或各民主党派自行选派)

1951年5月16日

怿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4年7月7日

怿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A.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B.五四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C.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D.统一战线组织进入新阶段
2023-03-02更新 | 268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5-16高一上·黑龙江大庆·期末
名校
2 . 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的民族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B.政治协商会议C.人民代表大会D.村民自治制度
2023-02-26更新 | 366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押题专练】
17-18高二下·江苏盐城·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8年11月10日 ——《每日一题》人教 必修1 周末培优
18-19高三上·宁夏·阶段练习
名校
4 . 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
C.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2-07-03更新 | 48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8年11月11日 ——《每日一题》人教 必修1 每周一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的发端。秦并六国以后,疆域空前辽阔。在秦朝境内和周边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秦初“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加到46郡,郡以下为县,县置令(长),受郡守节制,实现了中原和边疆行政管辖的大统一,政令通行全国。

一一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在全国所划11个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及甘肃都是设置于边疆地区的行省。还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专门管辖今台湾、澎湖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按内地汉族区域置行省,而设置符合该地区民族特点的管理机构。例如在吐蕃地区设置政教合一的宣政院。又如在南方的云南、湖广等行省中,有些地处边远地区的民族,即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土官,不仪在政治统治方式上从其本俗,而且在经济上也听任其固有形式继续存在。

一—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宪法颁布后,中央政府先后新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经中央政府批准,还在青海、甘肃、新疆、云南、四川、贵州等省、自治区内,先后成立了若干自治州和自治县。

一一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通过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实现了“中原和边疆行政管辖的大统一,政令通行全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它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制定管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或措施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2-06-09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概况
1954年3月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
1954年6月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
1954年9月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
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
7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中,党派代表有142名正式代表和23名候补代表;区域代表有102名正式代表和14名候补代表;军队代表有60名正式代表和11名候补代表;团体代表有206名正式代表和29名候补代表;特别邀请人士75名。据此可知该政协会议
A.具有社会主义性质B.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C.具有普遍的民主性D.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2022-01-18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8 . 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前的宴会上,毛泽东说道:“我们这一桌什么都齐了,有无产阶级李立三,有无党派人士、文学家郭沫若,有民主教授许德珩,有工商界前清翰林陈叔通,还有妇女界廖夫人及华侨两老人……”由此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史实可印证毛泽东思想中的
A.人民民主思想B.统一战线思想
C.文艺发展思想D.对外交往思想
2021-12-19更新 | 3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9 . 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2018·四川资阳·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体现依法治国理念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2021-11-26更新 | 335次组卷 | 27卷引用:专题六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