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了自身的优势。新中国初期,全国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各级政权建设过程中,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在过渡时期不长的时间里,党和政府迅速组织起有计划的社会建设,x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9%。

                                                  ——摘自王文《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从一些沿海城市起步构建对外开放基地。它们大胆探索新的经济制度和政府管理经济的新体制,为全国性的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提供了借鉴,成为改革的试验区。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构建“对外开放基地”的过程,指出“全国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在90年代有哪些新发展?
2 . 毛泽东说:“我们的总任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力量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与这一讲话主题相符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21-01-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等六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不包括
A.颁布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0-12-2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1954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2)材料二所体现的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5 . 如图是重庆曾家镇的退休老人罗天才展示保存50年多年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是罗天才老人1953年18岁时在成都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普选的证件,这张选民证说明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迈出重要一步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得以制定并实施
C.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D.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2019-11-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6 . 自1953年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是8:1;1995年变为4:1;2010年后变为1:1。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民主政治建设需要
C.各民族共同发展原则
D.国民素质普遍提高
7 . 1954年9月15,《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新阶段》的社论文章。该文评论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内蒙古、新疆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相继建立
2020-08-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分析美国民主政治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在组织方式上的主要区别,并指出材料中三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质。
2020-08-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一条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四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们对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3)综上,谈谈你对当今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得到的认识
2019-12-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该《章程》出台的背景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B.人民政协开始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C.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诞生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2019-07-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区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