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跑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2 . 有学者将新中国的人大制度的变迁粗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54~1957年)第二时期(1957~1978年)第三时期(1978年~)。其中第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开始确立
B.曲折发展
C.遭受破坏
D.恢复发展
3 . 有学者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达了人民的诉求,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体现出决策的透明,且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为中国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观点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符合我国的国情
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与新中国同时诞生
D.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利益
2019-04-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4年,在全国人大修改宪法的过程中,有代表提出在原来的“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应补上“也有使用的自由”。最终,宪法将其确定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一现象体现出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力求创新
B.新中国的民主决策过程
C.新中国推行“百花齐放”的方针
D.我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
5 .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国家
B.当时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C.全国人大是当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6 . 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一个长期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整理于百度百科

材料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整理于百度百科

材料三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的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材料四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材料一中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指的是哪一部历史文献?该文献发表有何意义?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指什么?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概括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19-03-0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2019-01-30更新 | 2285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原则的不同之处。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什么进步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确立了哪三项具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两部宪法的颁行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
2018-11-2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初期形成的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政治制度包括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