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体制曾采取“议行合一”制,即中央人民政府不但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而且还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我国最高行政权与最高立法权的分立开始于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
C.中共八大召开以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按照宪法规定,其职权有
①立法权,决定权
②立法权,司法权
③管理权,任免权
④任免权,监督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2月1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概括材料一中新中国初期提高妇女地位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现“民治”的表现。
(3)综合两则材料,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史实等内容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应是
A.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B.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C.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D.现代中国的国防建设
2017-12-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我国人口特别少的 33 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络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 1 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7 . “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与毛泽东这段话直接相关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8 . 小明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据此判断,其复习主题应是
A.新中国治国方略的制定
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依法
9 . 下图是1954年12月30日发行的一套两枚志号为纪29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邮票。此次大会
A.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016-11-27更新 | 9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10 .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述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第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什么,就其“百代都行秦政制”而言,这次革命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影响的又是什么?
(2)在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之前,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振兴之路上的主要实践有哪些?这次革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为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