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2 . 下图反映的是1953年5月,为进行即将展开的普选,全国各地积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展开普选宣传活动。这

A.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
B.体现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的特点
C.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D.表明全国人大召开的时机日益成熟
3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2019-01-30更新 | 2285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广东卷)
4 . “60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其监督下既有分工又协调一致地依法履行职能。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的团结统一。”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是统一战线性质组织
B.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C.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D.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
5 . 毛泽东在评论新中国某制度时称“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该制度最可能是
A.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革命委员会体制
17-18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建国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2)材料二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制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018-10-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8 .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不包括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
B.结束了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C.政协完全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2018-09-04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9 .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实际上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018-08-27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试题: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10 . 刘少奇于1959年4月18日当选为国家主席。当时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