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套20枚,每一枚都有一个主题及若干表现元素。下列表现元素中,符合“制度奠基”主题的是(     
A.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B.河北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
C.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
D.大庆油田、南京长江大桥、十三陵水库
2022-07-05更新 | 749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制宪权的正当性,集中表现在作为制宪权主体的人民获得国家政权的事实。新中国的民主内涵首先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进而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等各方面事务。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制定者们承继了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法文件,延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一些重大的制度设计还参考了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等国外经验,并根据本国实际作出慎重选择。

——摘编自韩大元《“五四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

材料二   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的进行取决于对法典观念的合理定位,即需要服务于实践的考虑,不宜为了追求体系建构而破坏已经形成的法律体制的基本框架;以服务于司法实务为主要考虑因素,注重提供具体规范;应遵循汇编式、重述式的法典观念。中国的民事立法需要通过法典编纂来实现民事立法的科学化,补充制度缺漏。民法典编纂清晰界定了立法与司法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建构合理的中国民法的法源体系。

——摘编自薛军《中国民法典编纂:观念、愿景与思路》


(1)结合材料一,归纳“五四宪法”颁布的历史条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法典的编纂理念及其历史意义。
3 . 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概况
1954年3月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
1954年6月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
1954年9月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
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
4 .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体现依法治国理念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2021-11-26更新 | 338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4月线上学习效果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 ”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B.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C.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2021-04-29更新 | 195次组卷 | 43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据此可知,“这个宪法”(  )
A.指的是《共同纲领》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D.表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7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0-09-24更新 | 167次组卷 | 7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自治县第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9-12-13更新 | 284次组卷 | 55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五四宪法”的制定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宪法草案(初稿)的提出与讨论,先后举行了七次正式会议进行讨论;第二阶段是宪法草案的公布与全民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全国人民关于宪法草案的意见有52万多条。这说明,“五四宪法”的制定
A.具有开放性与民主性
B.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
C.表现出程序繁琐复杂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10 . 1954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提出后的几个月里,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七次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说明1954年宪法
A.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是新中国直接民主制度的产物
C.得益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其制定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