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
A.《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 “这部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道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这部宪法”
A.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障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D.开启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程
2018-11-19更新 | 838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有
①依法治国 ②政治协商
③社会主义 ④人民民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④
5 . 1954年宪法起草工作刚刚启动,毛泽东亲自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并要求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
(1)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
(2)1918年苏俄宪法;
(3)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4)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
(5)法国1946年宪法。以上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
A.对旧中国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B.具有广阔的世界视野和历史的眼光
C.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制宪经验
D.以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为主要原则
2019-01-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五四宪法》的起草委员会由中共党员、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群众、专家学者的代表组成,在宪法制定过程中,先后有一亿多各族群众、数百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讨论,总共收集整理了一百多万条修改意见。这体现的“宪法精神”主要是
A.法律至上
B.人民民主
C.人人平等
D.社会主义
7 . “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市场机制与过高的经济增长指标及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在资源配置方面发生矛盾,以及国际环境等主客观原因,直接导致了
A.全面急进的社会主义改造
B.大量引进苏联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
C.颁布宪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D.中共八大的召开
8 . 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结合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9 .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021-07-02更新 | 27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广州东莞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部分
10 . 1952年底,新中国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毛泽东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并要求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等国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C.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2019-09-16更新 | 305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颜锡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六单元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