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制定机构
B.特点
C.评价
D.颁布时间
2 . 《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
C.过渡性
D.人民性
2019-03-03更新 | 1058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专制到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件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图1(1912)

图2(1949)

图3(1954)

A.图3的内容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B.三部文件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密切相关
C.图1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颁布
D.图2在新中国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8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四次检测历史试卷
4 . 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
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
B.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
2019-01-15更新 | 218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2017-12-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6 . 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删除: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什么是宪政?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

……1945年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即:历史上许多王朝,农民领袖,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努力。团结奋斗时,节节胜利,兴旺发达。而一旦胜利,争权夺利,昏庸无道,急转直下,土崩瓦解。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并向毛泽东提出希望现在中共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听了以后,非常明确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自《黄炎培和他的“历史周期律”》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宪政政治,解决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的。
7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7-08-29更新 | 1286次组卷 | 42卷引用: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1946年l月在重庆成立的旧政协到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成立的新政协,“政协会议都具有临时权力机构性质”。人民政协存在的依据由“组织法”变为“章程”,这是一个重大的、质的变化。这一性质和职能发生变化是在:
A.《共同纲领》失效后
B.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
C.1956年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
D.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
9 .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三大改造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①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改造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 .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B.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17-02-17更新 | 29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6届甘肃河西部分高中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