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体现依法治国理念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2021-11-26更新 | 338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2021-04-01更新 | 238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我国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制定。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布委员长会议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泛征求意见。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增加以网络的方式征求意见。这一发展过程
A.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2021-04-01更新 | 1050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
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
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6 . 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国签订首个资本输出条约;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B.中国政治民主探索开始;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C.中国救亡探索模式转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探索的开始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7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把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国家根本大法中规定下来的。上述内容摘自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8 . 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  )
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B.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
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
2020-04-27更新 | 581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制定机构
B.特点
C.评价
D.颁布时间
10 . 《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
C.过渡性
D.人民性
2019-03-03更新 | 1058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